1. 难度:简单 | |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A.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 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如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A. 开天辟地 B. 星火燎原 C. 当家做主 D. 祖国统一
|
3. 难度:中等 | |
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奥运世博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
4.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 英法联军 B. 美国侵略军 C. 八国联军 D. 日本侵略者
|
5. 难度:中等 | |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6.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 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完成
|
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图片制作了一块展板.如果为这块展板选一标题,最合适的应是
A. 中国工业的近(现)代化历程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C. 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D. 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
|
8. 难度:简单 | |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难度:简单 |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0. 难度:简单 | |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
11. 难度:简单 | |
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2. 难度:中等 | |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 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
13. 难度:简单 | |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
14. 难度:简单 | |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
15. 难度:中等 | |
新华网2014年3月17日报道,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下列称号与焦裕禄相符的是 A. “铁人” B. 两弹元勋 C. “党的好干部” D. 战斗英雄
|
16. 难度:中等 | |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南巡讲话 D. 中共十二大
|
17. 难度:简单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A.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 实行土地公有制 D.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18. 难度:中等 | |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并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地区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 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9. 难度:简单 | |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20. 难度:简单 | |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 建立的原因 B. 建立的目的 C. 发挥的作用 D. 发展的过程
|
21. 难度:中等 | |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22. 难度:中等 | |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23. 难度:简单 | |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
24. 难度:简单 | |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是 A. .五四运动100年时 B.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00年时
|
25. 难度:中等 | |
关于如图“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以下哪项不属于
A. 国家富强 B. 民族复兴 C. 世界大同 D. 人民幸福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如图所示的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为了庆祝开国盛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为什么礼炮齐鸣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2)图二和图三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联系材料图一,概括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
27.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神奇逆转) 材料二;如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艰苦创业) 材料三: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149个大队中,他跑遍了120多个。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改革发展) 材料四: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1956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依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
28. 难度:中等 | |
某班举办《山乡巨变》图片展,如图所示是从中选取的四幅图片,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情景分别发生在哪场运动中?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图三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种什么不良现象? (3)图四说明我国对农村作出了怎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率先进行“包产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
29. 难度:中等 | |
走近新时代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1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