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19届中考一模试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通过以下图片,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 汉字字体不断演化

B. 书写载体愈加便捷

C. 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侵略者就扬言:“如果我们要和中国订立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必须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写下来,并要在大炮的瞄准下,才发生效力的,”而最终英国人没有满足,又联合一个帮凶再次拿起刺刀,架起大炮这个帮凶是

A. 美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其目的不完全是直接为自己,主要还是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款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 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戏称,辛亥革命是“从头顶上解放了男人”、“从脚下解放了女人”。这两个解放意指辛亥革命(  )

A. 改变封建帝制 B. 改变习俗

C. 改变封建思想 D. 促进政治民主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时三天的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而会议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相关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这评价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班开展了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会活动。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 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 深圳、上海浦东

B. 珠海、香港

C. 汕头、澳门

D. 深圳、厦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92年,外电评邓小平南方视察“在全国引发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这里“新浪潮”的实质是(  )

A.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加入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变化

C. 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D.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大理石柱和雕塑相结合的柱廊式建筑在古代希腊罗马很是盛行,下列属于这种建筑的典型代表是(  )

A. 白马寺 B. 清真寺 C. 万神殿 D. 西欧庄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的“世界历史”只是在最近的五百年间才逐步形成。其开启于(  )

A. 郑和下西洋 B. 三角贸易的进行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对美洲的殖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探究性学习中,王晓波同学总结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C.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

D. 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如表反映了美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192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海外殖民战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化及城市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生反映出(  )

A. 战败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 战后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D. 凡尔赛体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以下对《开罗宣言》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 将中国山东权益给了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B. 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

C.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如果说,这件事之前俄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而走上强国之路的,那么在这一事件之后,俄国则是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创造而跃居世界强国,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经验,以上评述中的事件是指(  )

A. 农奴制改革 B. 十月革命

C. 赫鲁晓夫改革 D. 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钢铁石矿”等夕阳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速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工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善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宗教势力狂呼粉碎进化论打倒达尔文。这是因为进化论思想( )

A. 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B. 批判了天主教会的黑暗

C. 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D.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三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图一命名的依据是什么?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请至少写出一条。

(3)综合以上探究,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历史?请分别写出一点。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奕訢、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水师

同治五年(1866)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1)根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其最终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纠正了长多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和土地的潜力。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材料二:在邓小平的战略布局中,上海只是一座大城市,也不只是个传统工业基地,而是能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上海浦东开发区

材料三:2018年,首例体细胞克隆猴涎生,“天眼”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中国科技捷报频传,他们是中由大到强的新名片!

(1)请指出材料一中“土地改革”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改革对城市改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开放上海的目的。

(3)请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成就取得的关系。并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意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22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双方再次确定“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会议拟定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在1944年7月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组织。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卡迪亚”会议召开的背景,并说明“阿卡迪亚”会议的召开为战后哪一重要国际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过程及其建立的目的。

(3)综上所述,说说重大国际组织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或联系)

 

 

 

 

地主宣读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