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泰兴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  B. 西晋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小明在复习历史时,将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编了如下口诀:“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由北向南依次分为四段(  )

A. 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太宗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决断的杜如晦做宰相,说明唐太宗(  )

A.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B. 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C. 开明开放,海纳百川 D.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开创了“开元盛世”

C. 开创了科举制 D. 重新统一了中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太宗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称“贞观新政”。这些措施中不包括(  )

A.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休养生息,释放奴婢 D. 减轻人民的徭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外交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事件是(  )

A. 日本遣唐使来华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玄奘西行 D. 鉴真东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哪位著名的帝王说的?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唐太宗 D. 隋炀帝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赢政 B. 刘邦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假如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 加强禁军力量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文人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武将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与宋朝实施的哪一国策相关(    )

A. 科举制 B. 重文轻武 C. 分化事权 D. 重视人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专权,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来削弱相权(  )

A. 分化事权 B. 重文轻武 C. 尚武轻文 D. 改革科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兴起于宋代,后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瓷都的是

A. 开封 B. 杭州 C. 广州 D. 景德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宋代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并推广种植的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占城稻 D. 茶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 秦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A. 回族 B. 藏族 C. 壮族 D. 白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 行政、军事、监察 B. 行政、外交、军事

C. 财政、监察、外交 D. 财政、军事、监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C.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 宋代发明火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达的农业生产 B. 独特的活字印刷

C.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繁荣的南方经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 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下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2)材料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材料四: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根据材料四回答唐都长安的地位如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下图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哪一方面的历史?

材料二: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派遣使节来唐朝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留下的珍贵文献叫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外交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它出现在何地?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材料三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 “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制度创新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是什么?正式确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片所示的是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三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3)根据材料三说说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个官职的目的。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材料四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什么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写出元朝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机构一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