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长安 B.北京 C.开封 D.建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近日,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的出炉,考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高考制度”源于我国古代下列哪一种制度(   )

A.行省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这些内容相关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改国号为周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齐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安史之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A.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出身 B.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D.统一趋势始终客观存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削弱相权 B.发展科举制度 C.改革军制 D.消除割据隐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期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人才辈出局面的出现

C.武将跋扈现象不得人心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 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 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铁木真统一蒙古 马可·波罗来华 回族形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元朝设置的管辖今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的机构是(   )

A. 澎湖巡检司    B. 伊犁将军    C. 宣政院    D. 台湾府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南宋政权十分腐朽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重新稳定

C.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平等 D.是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的需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同时规定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诗赋与算术 B.时务策 C.文学与时政 D.四书五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宋濂忠心,唯皇帝是从 B.朱元璋关心臣下生活

C.明朝君臣关系自然和睦 D.明朝君主权力无处不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末社会流传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B.“闯王”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C.起义军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D.“闯王”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观察如图所示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

 

A.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C.城有三重,宫城居于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正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坐落于承德的著名的“外八庙”和避暑山庄修建于康熙、乾隆时期,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特色。乾隆帝曾在此接待过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这说明“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当时

A.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B.强化了明朝君权

C.维护了民族团结 D.抵御了侵略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康熙时期,浙江富户庄廷鑨召聚名士编程《明史辑略》一书,从明朝的角度记述明清相关史事。这部书印行后,被清廷禁毁,编撰者和刊行者被杀,数百人遭到流放。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焚书坑儒    B. 大兴文字狱    C. 独尊儒术    D. 提倡言论自由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B.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C.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D.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松赞干布曾对大臣言道:“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中的“大唐公主”应为何人?结合所学知识,唐蕃和亲对历史有何影响?

材料二 元朝时将藏族地区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划给专设机构管辖,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该机构都需过问,从这个意义来说,该机构的职能与一个行省机构类似,只是这个行省机构设在大都而不在藏族地区。

(2)材料二中的“专设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机构管理藏区的职权有哪些。

材料三

 

顺治册封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驻藏大臣掣签确定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灵童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的这些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们能得出哪一结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的是唐朝农民所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指出其各自名称。

材料二  据《宋史》记载:天禧四年(1020年)四月,应利州路转运使李防之请,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唐末五代人韩谔的《四时纂要》等农书,付诸路劝农司,“以助民务”。绍兴十九年(1149年)秋七月,颁诸农书于郡邑。宋朝地方官除了例行的出郊劝农和颁发《劝农文》外,又时常刊刻前人及时人所著的农业书籍,和《劝农文》合并颁发属县,以供指导农民农作参考。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据材料可知,宋朝统治者的行动得益于哪一技术的支持?

材料三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3)两汉至宋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以稻而论,清代品种显著增多,不下数百种,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清中期人口成倍增长,突破四亿,增加的劳动力大都是在农村,其他出路有限,集约化耕作有了可能,也成为必要。玉米的种植和大量推广是在清代,以北方为主。番薯的推广,更主要是在清代。二者都属高产,并耐旱,能在砂砾地和山区生长,有不与五谷争地之说。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国有着悠久的海洋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鉴真和尚于天宝九载自扬州开始第四次赴日的尝试时,他的船遭遇逆风而被迫漂流到海南岛,他随后来到了当时最大的海外贸易港ロ广州。在这里,他看到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他还发现,来自斯里兰卡、伊斯兰世界及东南亚的许多不同族裔的人都在这里访问或定居,“种类极多”。

——《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节选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材料三  船队规模庞大,官员、将士、水手多达二万八千人,所乘之船长四十丈、宽十八丈,多达五六十艘……肃清了张士诚、方国珍已经沦为海盗的余部。配合了对安南、蒙古用兵。发展了与亚非的官方贸易,允许中国商人随同进行贸易……,所到之处,都代表明成祖向当地统治者颁送礼服、金印、历法、书籍等,向外国统治者宣传了中华文化。船队每次归航时,各地使节也随同到中国访问,永乐年间,共有381次外国使节访华。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

材料四  (清)统治者长期重视西北边防,认为“重新疆所以保蒙古,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即使是因解决台湾问题而留名青史的康熙也有过“台湾省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念头……嘉庆年间,受“洋盗”蜂起的刺激,朝廷先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等诏令,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摘编自刘中民等《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写出材料一所述史实所处的朝代。该时期海外交往发展与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态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总结材料二中宋神宗与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所持的相同观点。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作用。(至少写出两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海事的总体态度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海洋文明发展总体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印象之疆域)

(1)与大唐时期的疆域相比,谈谈你对元朝疆域的认识。

(大国印象之元朝)

(2)元朝的国名源自《易经》):“大哉,乾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印象是“大国统一,疆域辽阔,制度创新,民族融合。”据所学,谈谈你对元朝“制度创新,民族融合”的理解。

(大国印象之宋朝)

这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这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这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

(3)据所学,谈谈宋朝给人以上印象的历史原因。

(大国印象之清朝)

(4)模仿以上,至少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清朝前期大国印象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