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2. 难度:简单 | |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战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阪泉之战 ③漠北战役 ④长平之战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
4.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表述来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汉景帝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
5. 难度:简单 | |
小明学习了先秦的相关历史,以下记录有误的是 A.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进程 B.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周武王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取胜,建立西周 D.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
6. 难度:简单 |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井田制
|
7. 难度:简单 | |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两周 D. 秦朝
|
8. 难度:中等 | |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
9. 难度:简单 | |
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 B.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调兵 C.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 D.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
10. 难度:简单 | |
由于“甲骨文”的出土和释读,使哪个朝代成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1. 难度:简单 |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B.周王室兴起,王权加强 C.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12. 难度:中等 | |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
14. 难度:简单 | |
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 ) A. 夏朝 B. 春秋期 C. 秦朝 D. 西汉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
16.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在 A.耒耜的使用 B.青铜器的使用 C.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 D.铁制农具的出现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B.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C.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落 D.争霸战促进了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
18. 难度:中等 | |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19. 难度:简单 | |
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道家
|
20. 难度:简单 | |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说的是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提出这思想主张的是 A.墨子 B.韩非 C.庄子 D.老子
|
21. 难度:中等 | |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 “兼爱”“非攻” B. 实行“法治” C. “无为而治” D. “仁政”治国
|
22. 难度:简单 | |
此水利工程建于岷江之中,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大运河
|
23. 难度:简单 | |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春秋争霸战争 C.秦一统六国 D.陈胜、吴广起义
|
24. 难度:简单 |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汉高祖刘邦慷慨激昂与豪情壮志。汉高祖刘邦建国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A B.B C.C D.D
|
25. 难度:简单 | |
张老师在讲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 D.有利于诸子百家的兴起
|
26. 难度:中等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光辉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灿烂文明的光辉) 材料二 (2)通过材料二,可知青铜器的哪些特点?以上青铜文物中哪一个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填序号即可) 材料三《周礼》记载,贵族在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所用鼎簋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3)从材料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将下图补充完整) (思想文明的竞逐)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載:“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中指出孔子的教育贡献体现在哪方面?体现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
|
27.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吕思勉曾这样描述秦国:“…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这样一个被人忽视的秦国最终一统六国,且开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先河。让我们探究背后的原因: (探究一:改革——富国强兵)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阡陌: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探究二——开创先河) (4)将表格补充完整。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政府各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探究三 措施——巩固统一) (5)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
28. 难度:中等 | |
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帝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初国策) 材料一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 (1)材料一表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什么?汉朝哪一统治局面被材料所赞美矣”? (捍卫王权)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实现一统) (3)上表归纳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将表格补充完整。除AB外,经济方面还有哪些措施?C项措施由谁向汉公武帝进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