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北京人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有3颗牙齿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保存火种
|
2. 难度:中等 | |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粟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
3. 难度:简单 | |
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下面图示标题的是。 A. 炎黄联盟的形成 B. 禅让制的形成 C. 华夏族的形成 D. 早期国家的产生
|
4. 难度:简单 | |
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5. 难度:简单 | |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体现。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重要作用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D. 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
6. 难度:中等 | |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B.均以隶书字体进行 C.都不能反映汉字的演变过程 D.都是青铜艺术的代表
|
7.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剧烈动荡。下面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带来灾难和痛苦 B.完全是历史的倒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形成了局部的统一
|
8.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修筑在氓江流域 B.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人支流 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
10. 难度:困难 | |
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①符合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②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④秦王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11. 难度:中等 |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
12. 难度:中等 | |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但陈胜被杀 B.秦朝的残暴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反抗暴政的斗争 D.起义在秦朝强大兵力镇压下最终失败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秦二世到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比较表,下列哪项内容跟汉文帝统治时期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A.注重农业生产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建立刺史制度 D.废除严峻刑法
|
14. 难度:中等 | |
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发生在汉朝时期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 C.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
15. 难度:中等 | |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由此可以得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 B.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C.外戚与宦官交替政权 D.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
16. 难度:简单 | |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站 C.三顾茅庐 D.淝水之战
|
17. 难度:中等 | |
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 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
18. 难度:中等 | |
小明参观新型农业产业园归来,对高品质的果蔬种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对古代农产品种植有了很多疑问与思考。要帮助他解决这些疑问,可以介绍他查阅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
19. 难度:简单 | |
书法是以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特整以书写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含艺术。如图是古代某著名书法家的一部作品的公豆局部,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王献之 C.祖冲之 D.顾恺之
|
20. 难度:中等 |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通过此诗可以看出南朝时在我国南方非常盛行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21.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宣、车船,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1)材料一歌颂了“轩辕”的伟大功绩,根据材料指出“轩辕”的贡献有哪些? (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书写载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与哪位发明家有关? (3)根据材料二,选择其中一幅图片,阐述其相关历史价值。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君”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皇帝是谁?概括该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
23. 难度:中等 | |
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 材料二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自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材料一中“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留給诗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将这条“古老的商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部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汉朝的丝绸、溱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等技术传到西城;西城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首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古老的商道”指的是什么?这条“古老的商道”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你怎样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照抄原文不得分)
|
25. 难度:中等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芫。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三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 (1)认真观察材料一,分别写出曾经统一黄河流域①和②政权的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批北方民众南迁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