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问他们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

A. 生活习惯

B. 生产工具

C. 劳动技术

D. 自然条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可以作为研究下列哪一古人类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该试题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作答,建议补全)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上网查阅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

A.大禹 B.黄帝和炎帝 C.黄帝 D.炎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属于(   )

A.11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D.10世纪40年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的建立 C.西周的建立 D.秦朝的建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的年代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其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应是

A.隶书 B.金文 C.甲骨文 D.小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为了方便学习,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孟子、庄子、韩非子

C.庄子、墨子、孙子 D.墨子、孟子、老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A.朴素的辩证法 B.无为而治 C.道法自然 D.消极厌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A.弛道 B.阿房宫 C.万里长城 D.骊山陵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建立元朝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刺史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汉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为沟通中西的交通要道,对开启这条道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佛教由古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张骞通西域后 B.张骞通西域前 C.班超出使西域前 D.班超出使西域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王敏同学对商鞅变法很感兴趣,如果要作进一步了解,课后可以查阅的历史名著是

A.《春秋》 B.《诗经》 C.《史记》 D.《道德经》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发明了纸张 B.编写了《史记》 C.发明了地动仪 D.改进了造纸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

A.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论述了人体的解剖知识 D.介绍了实施外科手术方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首创五禽戏的医学家是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蔡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中所指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是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衡 B.祖冲之 C.郦道元 D.顾恺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遒(qiú)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作品被后人这样评价的书法家是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王献之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兴建的?

(2)阅读上述材料后,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利于解决往越族地区运输军资、粮草等物质的困难。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此背景下,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人物创立的学派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的“绝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并指出他提出此建议的目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改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只写序号)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资治通鉴》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主”推行的措施及其目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次改革共同的历史作用。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材料论述

秦始皇结束了中华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名垂青史;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或拿破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巩固中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难以估量的丰厚遗产

——摘编自纪录片《秦始皇统一》解说词

(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