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
2. 难度:简单 | |
火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远古人类生活的进步。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3. 难度:中等 |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4. 难度:简单 | |
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下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
5. 难度:简单 | |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 长江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
6. 难度:中等 | |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
7. 难度:中等 | |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8. 难度:简单 | |
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 D. 郡县制的推广
|
9. 难度:中等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A. 青铜器 B. 瓷器 C. 丝绸 D. 甲骨文
|
10. 难度:简单 | |
“大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纹饰华丽(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一青铜器的描述 A. 利簋 B. 毛公鼎 C. 司母戊鼎 D. 四羊方尊
|
11. 难度:中等 | |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农业产量的提高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12.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外族入侵 C. 诸侯争霸 D. 国人暴动
|
13.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A. 商鞅 B. 李冰 C. 秦穆公 D. 晋文公
|
14. 难度:中等 | |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5. 难度:中等 | |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
16.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17. 难度:中等 | |
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明朝
|
18. 难度:简单 | |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主要活动。其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A.巩固统一 B.繁荣文化 C.钳制思想 D.发展经济
|
19. 难度:简单 | |
成语是语言文学中的一块宝石。许多成语的形成直接与历史事件相关。请问与成语“揭竿而起”有关的事件是: A. 诸侯争霸 B.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C. 秦始皇“焚书坑儒” D. 陈胜、吴广起义
|
20. 难度:中等 | |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21. 难度:困难 | |
观察下面的两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1)根据图1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 写出图2所示农业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这种工具所处时代的称呼。 材料二 (2)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最早建造A和B房屋的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耕种何种农作物?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①______ ”。 材料二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②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③_____ ”。 材料三 周初将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⑴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⑵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2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说出与之相关的一项政治制度。并说出最早在哪一朝代实行这一制度? (3)请说出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带领人们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概括两位治水专家共同的品质。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它的建立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被人们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个学派的思想? (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3)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从秦朝的兴衰历史中,你有什么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