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
2. 难度:简单 | |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
3. 难度:简单 | |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史料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A.禹 B.炎帝 C.黄帝 D.舜
|
4. 难度:简单 | |
《史记》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叛)纣。”史书记载的是 A.牧野之战 B.坂泉之战 C.长平之战 D.盘庚迁殷
|
5. 难度:中等 | |
“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 棉纺织品 B. 景德镇的瓷器 C. 刻有文字的甲骨 D. 圆形方孔半两钱
|
6. 难度:中等 | |
据(高淳县志)记载: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公元前535年,楚克固城;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烧固城宫殿。这些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A.夏商周更替 B.春秋争霸 C.战国兼并 D.百家争鸣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孙子 D. 老子
|
8. 难度:中等 |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兼并战争 C. 百家争鸣 D. 统一思想
|
9. 难度:简单 |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秦朝 C. 北宋 D. 元朝
|
10. 难度:简单 | |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削减侯国数量 C. 推行郡县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1.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
12. 难度:简单 | |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 A.外戚宦官专权 B.道教开始兴起 C.王莽夺权改制 D.黄巾起义爆发
|
13. 难度:中等 | |
《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
14. 难度:中等 | |
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 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
15. 难度:简单 |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A. 黄帝—汉武帝 B. 黄帝—汉高祖 C. 西汉—东汉 D. 战国—五代
|
16. 难度:中等 | |
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赤壁》中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事件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
17. 难度:困难 | |
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
18. 难度:中等 | |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19. 难度:中等 | |
“(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壬申,……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材料描述的是 A.淝水之战,前秦失败 B.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C.匈奴灭晋,东晋北伐 D.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
20. 难度:中等 |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朝代是 A.①西周 ②三国 ③东晋 ④北朝 B.①东周 ②东汉 ③南朝 ④北魏 C.①东周 ②三国 ③南朝 ④北朝 D.①西周 ②东汉 ③东晋 ④北魏
|
21. 难度:中等 | |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
22. 难度:困难 | |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
2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 源于自然灾害 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阻碍民族交融 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24. 难度:简单 | |
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钟繇 D. 王羲之
|
25. 难度:简单 | |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 《洛神赋图》
|
26.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谁?“这条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2)材料二中“蔡侯”指的是谁?“蔡侯纸”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与哪一宗教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宗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该秉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
27.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四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中“汉皇帝”下的“法令”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材料三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刘秀统治后期,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孝文”实行“汉化”的原因。你最欣赏他的哪项“汉化”措施?为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
28. 难度:简单 | |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依据材料一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三是哪一水利工程? (2)材料二中汉文帝采纳了贾谊和晁错的建议,提倡实行什么政策?文景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