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并烧毁了世界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   )

A.八国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下图所示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A.成为了太平天国学习西方的纲领性文件

B.实现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主张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学。后设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分设造船班、绘事院和艺圃;后学堂设驾驶专业和轮机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百日维新的推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科举制度的废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的史实发生地是在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下图记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A.清政府 B.帝国主义列强 C.侵华日军 D.北洋军阀政府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加工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黄花岗起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是小张同学制作的年代尺。对图中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这场战争后,中国开始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C.这场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这场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人权宣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一地方因辛亥革命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这个地方是

A.武汉 B.福州 C.北京 D.上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25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巴黎和会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叙述的是“示威游行”的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的成果是

A.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B.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是人民军队的标志,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横线处的内容应是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中事件名称与内容或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毛泽东诗句中,描述下图历史事件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34—1936年,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途中,“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D.吴起镇会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事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徐州会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电影宣传片

B. 万人坑遗址

C. 幸存者回忆录

D. 侵华日军日记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油画《地道战》(见下图)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476”“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淮海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哪个城市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

A.锦州

B.徐州

C.北平

D.西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出现如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这一规定实施是在

A.清朝前期 B.清朝后期 C.中华民国建立后 D.新中国成立以后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列对下图所示报纸理解正确的是

①创办于上海  ②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③由严复主持,号召变法  ④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二、辨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运动开始,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6月3号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这场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中“运动”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小历认为,“该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莆仙地区首当其冲地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大规模入侵……使莆仙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沿海和城区商品经济有了发展。

——摘编自《箭仙历史》编写组编《莆仙历史》

材料二: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州、厦门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所依据的条约,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对莆仙地区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自强运动”的名称,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期”提出的口号,并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特点。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万人)

挑子(副)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汽车(辆)

牲畜(头)

船只(只)

粮食(万斤)

辽沈战役

160

 

13800

 

6750

 

30000

 

7000

淮海战役

225

42400

73900

410900

3070

250

6300

13600

57000

平津战役

154

 

20000

20000

380000

 

1000000

 

31000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的核心内容。

(2)概括材料二、三表达的主题思想。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摘自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指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标志性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