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的浮雕,与这个浮雕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
2. 难度:简单 | ||||||||||||||||
仔细阅读如表,分析该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难度:简单 | |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4.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比其它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更多“利益”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
5. 难度:简单 | |
与如图有关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公车上书 D.太平天国
|
6. 难度:简单 | |
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他是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左宗棠
|
7. 难度:简单 | |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
8. 难度:中等 | |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 ) A.思想——制度——器物 B.制度——器物——思想 C.器物——制度——思想 D.思想——器物——制度
|
9. 难度:中等 | |||||||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 难度:简单 | |
黄海海战爆发后,光绪帝曾为某将领写过一首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将领是 A.邓世昌 B.左宝贵 C.叶志超 D.关天培
|
11.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2. 难度:中等 | |
1876年,李鸿章接见日本使臣时,曾嘲笑日本学习欧洲制度,认为中国只需洋人的科技就已足够,决然不会进行制度的变革。由此可以推断出 A. 李鸿章富有政治远见 B. 洋务运动失败命运不可避免 C. 日本改革将无法成功 D. 日本侵略中国野心由来已久
|
13. 难度:简单 |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创办《万国公报》 B.公车上书 C.成立强学会 D.开办新式学堂
|
14. 难度:简单 | |
某兴趣小组编排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可以在课本剧看到的是 ①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②签订《辛丑条约》 ③中弹倒下的义和团战士 ④清军拆除大沽口炮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 难度:中等 | |
1915年,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亦与君主论》,宣称共和政体不适宜中国,鼓吹在中国恢复君主制。下列人物最有可能赞赏其言论的是 A. 宋教仁 B. 孙中山 C. 袁世凯 D. 陈独秀
|
17. 难度:中等 | |
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
18. 难度:简单 | |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9. 难度:简单 |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
20. 难度:中等 | |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甜蜜可知,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其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
21. 难度:中等 | |
口号与主张包含着时代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科学 ④救亡图存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梳理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大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
23. 难度:中等 | |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深层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是一场提倡政治制度革新的运动 C.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
26. 难度:中等 | |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君主专制时代
|
27. 难度:中等 | |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这里的“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共进会 C. 文学社 D. 同盟会
|
28. 难度:简单 | |
“新知识分子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和民主作为新秩序的基础,陈独秀和胡适很快成为这场思想革命的精神领袖”。“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
29.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曾说:“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在此,孙中山阐释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
30. 难度:简单 | |
1919年5月17日,漳州学生成立联合会,发表声援北京学生的电报,举行了爱国游行。这表明漳州的五四运动 A. 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B. 共产党起领导作用 C. 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 运动中心转向农村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走上街头,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6月3日大逮捕之后,学生的爱国斗争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工人阶级和其它民众走到斗争前台,局面就立即改观。就如上海学联在告同胞书中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工界罢工不及五日,曹、章、陆去”。 ——摘自罗荔 戴平安《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小历同学认为,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绪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图1书中称孙中山为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据图2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个事件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两点)
|
34. 难度:困难 | |
材料论述。 1879年,为加强海防,李鸿章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射电报以达天津,效果良好。他再次上奏:“旱线”(即陆线)从天津到上海所需不过“十数万两”,可先从准军军饷项内拔款开办,等到办成后仿照轮船招商局的办法招募商股,分年缴还本银;经营方式自然是“官督商办”;由于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人才不能不雇外国专家,但他明确提出要设立电报学堂培养中国学生“自行经理”。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1)材料中“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办的哪一类型工业?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