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
2.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难度:简单 |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
4. 难度:简单 | |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
5. 难度:简单 | |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
7. 难度:简单 | |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该顺口溜所指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8. 难度:中等 | |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
9. 难度:困难 | |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
10. 难度:简单 |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A. A B. B C. C D. D
|
11. 难度:简单 | |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
12.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
13. 难度:简单 | |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废除了贵族特权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
14. 难度:简单 | |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
15. 难度:简单 | |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
|
16.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
17. 难度:中等 | |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尊王攘夷 D.焚书坑儒
|
19. 难度:中等 |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使大夫 D. 郡守
|
20. 难度:简单 |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囊等习俗,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21. 难度:中等 | |
决定秦朝兴亡的两次大的战役分别是 A.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B.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巨鹿之战
|
22. 难度:简单 |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 A.开发灵渠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统一文字
|
23. 难度:中等 | |
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秦朝实行郡县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 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 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
|
25. 难度:中等 | |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
26.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始成)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何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国家初成)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2)材料二中反映的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制度所起的作用? (思想碰撞) 材料三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的表格填写完整。
|
27. 难度:中等 | |
变革必能促进社会划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李悝(魏国变法者)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依据材料一中文字及图一图二两幅图片判断李悝所说“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判断出现这番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2)材料二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3)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4)材料二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根据所学指出变法于秦的影响?
|
28. 难度:中等 | |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首创统一)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自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巩固统一) 材料二 (2)将图一补充完整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了巩固统一,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