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咸丰十年(1860年),奕䜣曾上奏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奕䜣上奏所指的事件是 A.英军控制南京下关江面 B.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 C.美、俄两国趁火打劫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连环画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天京陷落 D.天津保卫战
|
3. 难度:简单 | |||||||||||||||
若给下列年表命名,最恰当的名称是
A.晚清军事工业部分成就一览表 B.李鸿章生平部分事迹一览表 C.晚清教育发展部分成就一览表 D.洋务运动部分成就一览表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其发展初期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两场运动都 A.倡导民主共和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出打倒孔教 D.促进思想启蒙
|
5.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费正清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工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D.军阀间割据混战
|
6. 难度:简单 | |
“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材料中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宣告国共两党合作的建立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7. 难度:简单 | |
1934年9月8日《红色中华》报刊发表了题为《募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报道(右图),号召苏区群众在10月10日前完成20万双草鞋。与此募集相关的红军行动是 A.战略转移 B.土地改革 C.支援抗战 D.救济民众
|
8. 难度:简单 | |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主要机关正式进驻北平香山。4月21日,在香山期间毛泽东以一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远见、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9. 难度:简单 | |
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弃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B.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 C.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D.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
10.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新航路的开辟 C.民主制度的确立 D.生产技术的革新
|
11. 难度:简单 | |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诞生的一系列法律文献,是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下列文献与内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B.《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权 C.《人权宣言》——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1787年宪法——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独立
|
12. 难度:简单 | |
在历史名人知识竞赛中,主持人给出了如下提示:“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现了无产者的前程。”下列人物符合题意的是 A. B. C. D.
|
13.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 A.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C.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
14. 难度:中等 | |
《大国崛起》中这样描述:“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多个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使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西进运动
|
15. 难度:中等 | |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C.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D.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
16. 难度:简单 | |
1870年,约翰·洛克菲勒组建了美孚石油公司:1880年,该公司提炼的石油占全美95%; 1882年,该公司掌握了14家公司的所有权,控制了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这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建立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
17. 难度:简单 | |
小王老师在讲授《近代科学与文化》一课时设计如下板书,板书空缺部分应填入 A.《物种起源》巴尔扎克 B.《进化论》欧也妮·葛朗台 C.《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 D.《物种起源》 列夫·托尔斯泰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1918年11月11日,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签订停战协定的场景。与此相关的是 A.拿破仑大败反法同盟 B.普法战争中法国失利 C.一战结束协约国获胜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19.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1920-1925年苏俄(苏联) 私营小工业发展情况》,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C.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D.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
20. 难度:简单 | |
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中写道,“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联合国宪章》
|
21. 难度:简单 | |
1967—1993年,某组织成员国情况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西欧国家的隔阂消除 B.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版图 C.欧洲联合的趋势加强 D.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
22.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材料反映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B.重视教育和注重人才培养 C.一政府投资主要用于经济领域 D.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
23. 难度:简单 | |
某一国际组织“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为职能”。这一国际组织是 A. B. C. D.
|
24. 难度:简单 | |
纪录片《辉煌中国》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气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航天技术
|
25.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6. 难度:简单 | |
宣传画和邮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为下图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机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杰出历史人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美国第一任总统(人名)_________领导独立战争,推翻了英 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轮椅上的总统” )_________ (人名)推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影响深远。
|
28. 难度:中等 |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植根于民族血脉世代传承,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但是,革命并不彻底,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抗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未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这说明单靠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无法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崭新的爱国主义,它不仅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抗日本侵略者,而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中国人民依靠自身的力量,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苏联、美国等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给予的巨大的国际主义支持,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对我国爱国主义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刘传本、闵玉婷《杭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浅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归属于全体民众”的法律依据。据材料分析“革命并不彻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爱国运动进入哪一新阶段?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
|
29. 难度:中等 | |
陈晓律教授认为,“每一个能够崭露头角的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绝活或亮点,英国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李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 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英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摘编自[英]赫伯特·乔治·威尔士《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 当时其他欧洲国家赶超英国之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等国家把先进科研放在首位,(英国)牛津大学拒绝这样做.英国实业家似乎更热衷于把钱用于在农村置地,而不是回投到生产技术革新中.1914年以前,英国社会上下普遍认为,德国经济已经领先于本国.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企鹅欧洲史·竟逐权力1815-1914》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融合的手段”和“崭新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英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况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30. 难度:中等 | |
回望历史,战争之惨烈、和平之艰辛,大国间强权争战、纵横捭阖,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和声音改变世界的格局。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理清时序——认识历史事实) 材料一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材料二某一历史时期各国军费开支汇总表(部分) (解读史料——透析历史本质) 材料三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黄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材料一中四幅图片进行排序(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①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可以作为研究哪两个政治军事集团的佐证材料? (3)据材料三,分析“世界格局的转换”的具体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