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
2.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 黄帝、炎帝时期 B. 尧、舜、禹时期 C. 山顶洞人时期 D. 半坡氏族时期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与夏商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的是( ) A.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B.汤起兵灭夏桀,建立商朝 C.周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 D.周平王伐周幽王,建立东周
|
5. 难度:简单 | |
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
6. 难度:中等 |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7. 难度:中等 | |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兼并战争 C. 百家争鸣 D. 统一思想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 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陈胜建立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
11. 难度:中等 | |
汉高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A.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发还逃亡者田宅 D.定田租三十税一
|
12. 难度:简单 |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
13. 难度:简单 |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分封制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4. 难度:中等 |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措施的相同点有 ①减轻农民负担 ②释放奴婢 ③减轻刑法 ④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
|
15. 难度:中等 | |
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
16. 难度:简单 |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玄奘西行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
17. 难度:简单 | |
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
18. 难度:中等 | |
蜿蜒两万公里的丝绸之路,是古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世界文明的辉煌诗篇。亮相狗年春晚的《丝路山水地图》正是一把珍贵的钥匙,它将有助于学者们更深人地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A.加强了大月氏与内地的联系 B.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C.沟通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葡萄、石榴等物产传人内地
|
19. 难度:简单 | |
关于秦汉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 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 司马迁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0. 难度:困难 | |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21. 难度:中等 | |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
22. 难度:中等 | |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24. 难度:简单 | |
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初年
|
25. 难度:中等 | |
《宋书》记载的“江南之为国盛矣”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
26. 难度:中等 |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
27. 难度:中等 | |
淝水之战后的局面是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再度陷人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③前秦迅速恢夏元气 ④东晋统一了北方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用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有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A.苻坚 B.孝文帝 C.元昊 D.成吉思汗
|
29.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苏轼 C.关汉卿 D.曹雪芹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商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4)材料四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中央机构具体包括哪些?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
32.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 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材料一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