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综合卷一: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见下图)。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 夏朝

B. 西周

C. 隋朝

D. 宋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北方游牧民族狄人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战国七雄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 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 南方统治着提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材料认为“此项工程”

A.有利于隋朝强盛 B.促进了经济交流

C.造成了隋朝灭亡 D.结束了分裂局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 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

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

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2012年4月16日上年9时,中国海军“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启航。海军司令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发表讲话,“郑和”舰扬帆远航,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下列表述与郑和下西洋不相符合的是

A. 最远到达马来西亚和印度

B. 从1405-1433年共出航七次

C. 其目的是为了“示中国富强”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雅克萨之战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难题,他采取的措施是建立郡县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富弼在1040年给北宋仁宗的奏疏中说到“淮南、江南、荆南、湖北、两浙、福建、广南东西……伏思朝廷用度……尽出九道……此九道者,朝廷所仰给也。”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汉藏史集》记载:1264年,忽必烈派宣政院使前往西藏的萨斯迦,沿途清查户口、物产、道路等情况。这一记载说明了元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丝绸之路开通于何时?结合材料一,说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多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  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指出: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

(1)材料一中的“秦政”理论基础是什么?秦的“政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探究二)经济篇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戮(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3)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三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探究三)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4)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总结宋元时期重要的时代标志(或特征)。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