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到:“……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下列能证明“他的动机”落到实处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虎门销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 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 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 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 提出“修约”,扩大侵略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李大钊曾说:“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洞开……在外货竞争之下……鸦片战争的对外赔款以及公家行政的弊端百出。总此诸因,增加了巨大的人民负担,新税增收,旧税增额,遂以酿成太平天国的大革命。”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变得腐败无能 B.农民深受清政府的盘剥被迫反抗

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A. 践行“实业救国”政策

B. 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 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民主革命    D. 民主科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889年,张之洞在呈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说:“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张之洞希望政府(  )

A.禁止进口外国货物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学习西方改革变法 D.创办民用工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近代某学者在谈到清政府与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

A.加快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加强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有利于外国资金及技术的引进 D.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20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回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只好将《英文初阶》《英文进阶》(当时的课本)一齐烧毁。”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拯救这个政府,使其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2 000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事件——戊戌变法 B.成就——推翻封建制度

C.影响——思想启蒙 D.结局——社会性质未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内容摘录:“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词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 平等、自由    B. 自由、民主    C. 民主、科学    D. 科学、平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 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 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 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谢觉哉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送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后来,谢觉哉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他怕泄露的“大事”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武昌起义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共一大规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阶级有了清醒的认识

B.中国共产党萌发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C.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方向由幼稚走向成熟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国民党将反对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材料说明(  )

A.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B.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D.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其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结合材料三,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请你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把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文件?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及其意义。

(3)材料三所示内容是哪个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对材料三所示内容作了怎样的概括?

(4)综合上述材料,新时代的中国应该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翁氏(翁仕朝)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民族主义》

材料四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张謇什么主张?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提出“用民族精神来救国”,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民族意识被唤醒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5)综上所述,青少年应具有怎样的家国情怀?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