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综合卷二: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评述的是哪一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近代化的探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下表是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阶段中心任务。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出该战役是(  )

阶段

时间

中心任务

第一阶段

1940年8月至1940年9月

摧毁正太路交通

第二阶段

1940年9月至1940年10月

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

第三阶段

1940年10月到1941年1月

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C.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D.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 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B.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C.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这反映了

A.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C.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逃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尊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消灭了哪两大军阀的主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到“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1919年9月,21岁的周恩来在天津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下面是他执笔的觉悟社的纲领性文章《觉悟的宣言》内容节选。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的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厉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酝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从思想向“觉悟”方面走。

——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历史材料与解析》

(1)材料一中的《新青年》杂志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怎样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学潮”促进周恩来等进步青年自觉接受了哪一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新思想。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青春的认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