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 加强了经济交流 B. 发展了航海技术 C. 树立了明朝国威 D. 促进了政治交往
|
2. 难度:中等 | |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大兴文字狱 D. 闭关锁国
|
3. 难度:中等 | |
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难度:简单 | |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
5. 难度:困难 | |
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
6. 难度:中等 | |
“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7. 难度:简单 | |
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 A. 邓稼先 B. 焦裕禄 C. 雷锋 D. 王进喜
|
8. 难度:中等 | |
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A. 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9.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
10. 难度:中等 | |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 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 中美两国外交系的建立
|
11. 难度:中等 | |
《大国崛起》中说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困难 | |
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A.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完成了第-次工业革命 D. 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有美国学者指出:“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要改变现存国际秩序 B.冷战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中两极格局即将形成
|
15. 难度:中等 |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上流餐厅以棕榈心沙拉为特色,人们竭尽所能地在亚马孙河上游搜索做这种沙拉的原料。这种行为 A. 破坏了自然环境 B. 造成了人口问题 C. 导致了普遍饥荒 D. 引发了温室效应
|
16. 难度:中等 |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材料三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只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2)新中国成立后,哪个农村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的俄国沙皇是谁?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直接解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什么问题?同一时期,美国用什么方式废除了黑奴制?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农业进行调整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
17. 难度:中等 | |
探究大国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长,钢的产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这一时期美国的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还有助于世界经济的转型。 材料三 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波澜壮阔,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关键一条就是我们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2018年) (1)请列举材料一的“社会变革”在军事方面的措施。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的内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美国这一变化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贡献是什么?同此时期,哪一位法国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3)材料三认为我国改革成功的关键经验是什么?请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崛起的因素。
|
18. 难度:中等 |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某宪法 材料二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美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在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另举一例史实加以论述(中外史实皆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