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2. 难度:中等 | |
科学家们获得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历史信息是通过( ) A. 有文字方面的记载 B. 古代民间传说 C. 考古发掘和化石 D. 估计和猜测
|
3. 难度:简单 | |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B. C. D.
|
5. 难度:简单 | |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①大禹 ②蔡伦 ③商鞅 ④李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7.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为了统一中国
|
8. 难度:困难 |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民族融合 ④变革创新 ⑤思想勃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
9. 难度:中等 | |
在历史辩论会上。甲同学说:我们国家要用道家思想“以法治国”;乙同学说:不对,要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丙同学说:不行,应用墨家思想“以礼治国”;丁同学说:还是用儒家思想“兼爱”人人互助治理国家。哪个学生引用思想不正确 A.甲 乙 丙 B.乙 丙 丁 C.甲 丙 丁 D.甲 乙 丙 丁
|
10. 难度:简单 | |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
11. 难度:简单 | |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你遇到的哪些事是能够符合史实的 ①统一度量衡 ②全国统一使用小篆字体 ③秦始皇开凿灵渠,目的是解决统一南方的运输困难 ④陈胜等到渔阳服役误期,误期当斩,因而揭竿而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不小心触犯了法律,被砍去了左脚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百家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一家人却经常挨饿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 荆轲刺杀秦王,秦朝灭亡 C. 秦朝征收重赋,民不聊生 D.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
14. 难度:简单 | |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末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黄巾起义——光武中兴
|
15. 难度:困难 | |
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初 D. 公元前3世纪末
|
16. 难度:简单 | |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夺位 D.外戚宦官交替考权
|
17. 难度:困难 | |
汉武帝在地方设置的监察地方官员和打击豪强的地方官是( ) A.刺史 B.县令 C.郡守 D.司隶校尉
|
18. 难度:简单 | |
从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发生了许多事情,秦朝的建立、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等,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 “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 C.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D.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
19. 难度:简单 | |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 C.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D.使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
|
20. 难度:中等 |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⑤官渡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1.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
22. 难度:中等 | |
通过“三国鼎立”、“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3. 难度:简单 | |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B.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 C.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D.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
24. 难度:中等 | |
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A. 社会动荡 B. 社会稳定 C. 绘画发展 D. 佛教盛行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成就与人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兰亭集序》——王羲之 B.《伤寒杂病论》——华佗 C.《齐民要术》——贾思勰 D.都江堰——李冰
|
26. 难度:中等 | |
古文字触摸历史文明。文字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 (朝代)开始,是图 的 (文字)。 (2)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大量奏折,应该是图 。 (3)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图B,因为质地粗糙,被 (朝代)的 (人物)改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4)图D是出土于宝鸡的国宝 (青铜器名称),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5)将我国古文字的书写材料按时间排序。(请填写图号) → → →
|
27. 难度:中等 | |
地图再现历史场景。 (1)图E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你根据该图,设计这个朝代的疆域四至示意图。 (2)图F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该朝在G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
28. 难度:中等 | |
史料还原历史细节。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注释:如果南迁,我们鲜卑人恐怕也不能布满诸州各地,掺杂居住在各郡县,处榛林荆棘之间,水土不服,疾病死伤,四方对手听说,便有了轻慢侮辱之意,这样的话,则名声实力都受损害!) 材料四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注释:因为代都平城周围没有河运运粮食,所以京城的百姓贫困。现在迁都到洛阳,为的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 )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二中包含此次改革的哪两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为“始皇”实现“并天下”有何历史意义? (3)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个材料? (4)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29. 难度:中等 | |
人物展现历史辉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一统,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监察的是哪一官职?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三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
30. 难度:中等 | |
朝代更迭串连历史脉络。 在朝代更迭示意图中,请写出序号所代表的朝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