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江津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  ②墓葬内随葬玉器有明显的等级差别

③能制造骨耜等生产工具  ④建有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入选的理由是

A.北京人的复原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

C.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遗址出土的各类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是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述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可以判断

A.利簋由铜和黄金的合金制作而成

B.利簋内部铭文为己知最早的文字

C.铭文所记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世纪

D.利簋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手资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观察如图,它是我国山东省出版发行的报纸。与此晚报的得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文物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①是河姆渡人典型的农业工具

B.②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C.③展示了汉代农耕工具的进步

D.④是魏国马钧改进的前代汲水工具翻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在秦赵对峙时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食……不可与战……”。这一记载反映出

A.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牛耕技术

B.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C.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

D.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秦国的国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公元前208年,洛邑人到集市去购买珠宝,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汉朝,史称西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这两个时间也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初,公元1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公元1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公元1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l世纪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以下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吸秦亡的教训

B.高祖刘邦轻徭薄赋,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

C.文景二帝都很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后汉书》记载:公元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后

A.外戚专权 B.丞相权力膨胀 C.宦官专权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佛散”

C.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D.《史记》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正确的是

①社会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②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③分裂中孕育着国家统一    ④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海外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南朝政权更替频繁 B.南朝都城定都在建康

C.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D.南朝州郡将领势力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等地屯田时使用的让水在地下流通的“井渠法”,在当地逐渐推广。……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蚕丝,也不懂得铸造铁器,是后来汉朝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

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正确”;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错误”;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未涉及”。

(1)张骞虽出于军事目的出使西域,但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2)“丝绸之路”指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

(3)“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井渠法”、铸造铁器等技术传到西域。

(4)“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西汉与西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观察《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你能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大都分布在什么区域吗?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分布特点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观察《北魏迁都示意图》,将下列所述城市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  B.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2)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士斗兽纹铜镜: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在日常使用的青铜镜上装饰武士斗兽的场面,反映出当时秦国尚武的风气。

商鞅量:战国时期泰国的量器。内壁有铭文32字,是研究秦国商鞅变法及量制的重要资料。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加,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商鞅虽然被害,但“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新法并未被废除。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摘编自人教版七上教材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有关秦国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

(3)判断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是否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及前文所述标准,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父偃上书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联合起来)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摘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儒家学说)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

——摘自翦伯赞《秦汉史》

中国儒家,虽不成一宗教,而其为中国人信崇,上自政府,下达民间,一致不异。

——摘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公元前115年,西汉设立酒泉、武威两郡,并移民实边。……公元前108年,从票候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破姑师国,俘虏楼兰王。”

——摘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西汉朝廷面临的主要危机是什么?针对这一危机,主父偃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方式推崇儒学的独尊地位?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经营西域地区的策略有哪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植物纤维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据图写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历程。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所说知识,写出下列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主张。

(3)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请你概述钟繇和王羲之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从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的迁徙的特点是什么?北方人口的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3)“太和改革”由北魏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的,基本上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说明“太和改革”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