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文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消除了种族歧视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陈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  ②允许土地买卖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都涉及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C.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

D.都取得了成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D.发明了现代炸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科技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下面关于科技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斯蒂芬森一一发明蒸汽轮船 B.瓦特一一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狄塞尔一一发明柴油内燃机 D.夏尔多内一一发明塑料制造技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年代尺反映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全面冷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图的史实与结论,表述不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军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雅尔塔会议

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D

《联合国家宣言》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它不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因为这次革命不仅仅影响到世界的历史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还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 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B. 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 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

D. 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班举行辩论会,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国经济发展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D.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1925-1943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失业率第一次大幅下降得益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欧洲国家联合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多极化格局完全形成

B.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

C.俄、日、欧、中主宰世界

D.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追寻近代以来大国行走的足迹,为我国的发展有所借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二  在20世圮,令人眼花缭乱、悚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一标志的,无疑只能是荚国著名记者约输·里德所说的。震甚世界一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三  该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列宁还引进外商,投资矿产和其他发展计划。

——摘编自约翰·梅里受《欧洲现代史》

材料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社会改革”给俄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俄国十月革命是‘新世纪’标志一。

(3)材料三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环疑”到“模仿”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它创造繁荣的轨迹影响世界,启迪未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在美国历史上,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各自领导了一次战争,说出相关的事件?他们各自为什么而战?

(2)图二中的人物在领导战争期间,颁布的哪两个文件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图三中的人物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创新,你能说出他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吗?新政实施后,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两次工业革命是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1)对照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完成下面表格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时间

18世纪6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新能源

电和石油

步入时代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请写出其中任意两项发明创造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图三的设计制造者是谁?结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以上内容,用一句话归纳科学技术的作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合作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  历史学习卡片

材料四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  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一……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的。联盟一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归纳“联盟一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中说出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的出台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历史学习卡片”的提示,分别写出A、B两处组织的名称。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从时代主题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