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封建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东京 D.上海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A.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

C. 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孙中山发表宣言,谴责袁世凯“推翻民国”,号召全国人民“猛力进行”,以除去此“国贼”。该宣言应发表于(   )

A. 兴中会成立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二次革命”时期    D. 护国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北京市民宣言》要求:“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免除曹汝霖、陆宗舆等人官职……倘政府不愿和平……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下列对于《宣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表达人民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C.反对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D.体现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态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据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

A.人民群众在北伐战争中彰显实力 B.国民革命的目的无法实现

C.要依靠帝国主义力量完成革命目标 D.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A.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 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获取信息,归纳答案,是历史学科答题的一种方法。有这样一道题: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独裁者蒋多年来一直玩着冗长的等待游戏,而少帅14天前作为‘赎金’提出南京政府立即对日宣战的公开要求,已引起干百万中国人的共鸣。”与报道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表明蒋介石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要继续执行反共的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4 2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 12 13 日定为 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8月28日,蒋介石召集干部会议,讨论对毛泽东来重庆后的方针,确定:“‘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蒋介石在策划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进攻中原解放区

D.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核定地价,按价收税 B.废除封建剥削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没收地主土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的住房太紧张 B.国民党失去民心,统治必然被推翻

C.解放军喜欢睡马路 D.上海解放使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这一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解决之道,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精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材料三  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是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控制他们。……地方有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在后半生尽量维护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据材料一、二,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富”与“求强”的关系?列举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

(3)材料三中改革派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4)你认为改革派的指导思想有何局限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诞生于南湖游湖,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选自歌曲《党在我心中》

材料二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等地,建立工农兵政府。各级政府没收土豪的一切土地,发动群众开展分田运动。边界建立了赤卫队、暴动队、独立团等地方武装。

——杨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

材料三  □□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摘编)

材料四  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国共产竞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探索,据材料二归纳党在井冈山的革命举措。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会议前面的“口口”内应该填什么地点?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阅读材料四,简要说明当时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主要状况。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本应和睦共处。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了跨度达几十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摘自《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日本第一次打断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侵略者对华发动的全面侵略以何年何事件为标志?举例说明材料中“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