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是这样描述华夏族的形成:“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材料,华夏族 A.融合多民族而成 B.和诸夏没有渊源 C.由单一民族形成 D.近代以来才形成
|
2. 难度:简单 | |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什么朝代( )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
3. 难度:简单 | |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
4.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我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司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它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 A.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历程 C.商周时期青铜制作的高超工艺 D.鼎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
5. 难度:中等 | |
“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 A.长城 B.秦始皇陵 C.都江堰 D.灵渠
|
6. 难度:困难 | |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
7. 难度:中等 | |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安人”, 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尚贤、节用” ③“为政以德” ④“忠君守礼”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8. 难度:困难 | |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
9. 难度:中等 | |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后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统一货币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
11. 难度:困难 | |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堪。下列示意图能体现该特点是( ) A. B. C. D.
|
12. 难度:中等 | |
该书系统地分析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该书的作者是( ) A.祖冲之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
13. 难度:中等 | |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 A.四川成都青城山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D.《帝后礼佛图》
|
14. 难度:简单 |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该诗提到的风流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周瑜
|
15. 难度:中等 | |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宗室诸王的措施导致曹魏孤立而亡。因此西晋一改曹魏对待兄弟子侄的严密监视的做法,大肆封同姓诸王,并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种做法的恶果是( ) A.八王之乱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七国之乱
|
16. 难度:简单 | |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氏族建立的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它是( ) A.东晋 B.前赵 C.前秦 D.鲜卑
|
17. 难度:困难 | |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然而,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却得到迅速发展,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促使上述变化发生的核心因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D.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破坏
|
18.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
19. 难度:中等 |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
20. 难度:中等 | |
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的是( ) A.半坡彩陶盆 B.西羊方尊 C.西晋持刀陶俑 D.洛阳龙门石窟
|
2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 材料三在用纸以前,欧洲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三百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则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并说明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先从一件小事情上开始,那就是他不再称为国王,而改称皇帝。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为一个专有名词,从此它的地位比国王高一等,代表国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铸造币以赡用。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朝廷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改编自《“大一统”之梦》 (1)据材料一指出他是谁?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他创立了哪种管理体制?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面两位皇帝的异同点。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朝廷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1)材料一示意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在什么时期? (2)据材料二谈一谈你是如何认识这条道路的,请结合史实说明。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三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
24. 难度:困难 | |||||||||||||||||
阅读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到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并予以说明。 (2)如果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东晋,历史将会怎样发展,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3)上述大事年表反映出该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变法措施是什么,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哪次改革,并概括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