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蓝田 C.云南元谋县 D.山东大汶口
|
2. 难度:简单 | |
以粟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3. 难度:中等 | |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
4. 难度:简单 | |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会建造房屋 B.能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能饲养家禽家畜
|
5. 难度:简单 | |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
6. 难度:简单 | |
考古遗存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证据,如图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
7. 难度:简单 | |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 B.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
8. 难度:中等 | |
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 A. 远古传说的科学性 B.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禅让制的推行 D. 殷商王朝的兴衰
|
9. 难度:简单 | |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
10. 难度:简单 | |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
11. 难度:简单 | |
《三字经》:“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的内容是 A.夏桀 B.盘庚 C.商纣王 D.周武王
|
12. 难度:简单 | |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里的“他”是( ) A.管仲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13. 难度:简单 |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____。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
14. 难度:简单 | |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敗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刑部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幅与秦末农民战争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 B.巨鹿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
17.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他能实现大一统是因为继承了前朝的繁荣盛世,这里“前朝的繁荣盛世”是指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
18. 难度:简单 | |
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19. 难度:中等 | |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 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 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 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
20. 难度:简单 | |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
21. 难度:中等 | |
假如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材料上? A. 竹简 B. 青铜器 C. 纸 D. 丝帛
|
22. 难度:简单 | |
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最终使国家统一的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
23. 难度:简单 |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有人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三国
|
24. 难度:中等 | |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汉代实行冶铁官营
|
25. 难度:中等 | |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先进
|
26. 难度:中等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使西汉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中期以后陷入混乱局面,使东汉走向衰亡
|
27. 难度:简单 | |
如果你应邀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按照时间顺序,你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①青铜器馆 ②原始农耕馆 ③江南地区开发馆 ④古代丝绸之路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
28. 难度:简单 | |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不可能记载的人物是 A.黄帝 B.汉高祖 C.秦始皇 D.汉光武帝
|
29. 难度:困难 | |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使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 ④是历史的倒退,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0.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酷爱书法,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锺繇 C. 胡昭 D. 苏轼
|
31. 难度:困难 | |
读图学史: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 , 历史人物 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 (2)根据第一副图这条交通要道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 A: B: F: (3)这一历史事件是在皇帝 统治时期。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位置的管理该地区的官职是 , 它的设置标志着 。
|
32. 难度:简单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如图): (1)如图中的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哪座城市? (2)依据如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和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如图)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过去)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结果? 材料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如图)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人口大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
33. 难度:简单 | |
走进历史的课堂,你能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