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入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与这一雕塑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关天培战死虎门 C.陈化成血战吴淞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2.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史上的某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件大事是指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
4. 难度:中等 | |
史学界有人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视为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5. 难度:中等 | |
《戊戌政变记》中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皇帝),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皇帝)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以上情境的出现是因为 A.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
6. 难度:简单 | |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得出“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鸦片贸易最终合法化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
7.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这个机关报指的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
8. 难度:中等 | |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段材料反映哪个历史事件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9. 难度:中等 |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10. 难度:中等 | |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沿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发表后,继起响应的革命运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1. 难度:中等 | |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百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A.出国留学深造的青年 B.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C.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青年 D.主张男女平等的青年
|
12. 难度:简单 | |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水不褪色的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次大会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4. 难度:中等 | |
“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南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的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敌人全线崩溃……”叶挺独立团当时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革命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新四军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示,军旗图案为红底色,靠旗杆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井冈山会师
|
16. 难度:中等 | |
某班同学由于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出现了部分历史场景设计失实情况,下列设计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17. 难度:简单 | |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伪满洲国建立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
18. 难度:中等 |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理解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一·二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表述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
|
21. 难度:中等 | |
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锯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笆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A.平型关大捷 B.万家岭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
22.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 B. C. D.
|
24. 难度:中等 | |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2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茅盾---《雷雨》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聂耳---《黄河大合唱》 D.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
26. 难度:困难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展了怎样的自救行动? 材料二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张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产生了何种新认识?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指什么? 材料三 1892年,(孙中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湖北军政府 (3)结合如图指出孙中山“医国”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四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了,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 (4)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一背景下,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产生了什么新认识?由此他们发起了怎样的革新运动? (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
27. 难度:困难 | |
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合作与对抗。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根据上图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为了改变这种格局,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空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日军占领沈阳 (2)依据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指出十年内战造成的危害。 材料三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独裁统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国共两党由合作再度走向分裂。 (4)依据材料四指出国共两党由合作再度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战的结局。
|
28. 难度:困难 |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私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1882年后,上海成立了一些缫丝厂。1878年,道员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车机器磨坊。1882年,广州商人合股设立造纸厂,采用机器造纸。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材料四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3)张謇所走的“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举办实业的社会背景。 材料五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久,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破产 (4)其救国理想最终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