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1929年中国学者发现了某种原始人类的头盖骨化石。经测定,这种原始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其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据此可得出他们是 A.云南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山西丁村人
|
2. 难度:简单 | |
黄丽同学把下边两幅图所代表的原始居民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与史实吻合的是 ①都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会饲养家畜,用耒耜等进行耕种 ③都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 ④都种植农作物水稻和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4. 难度:简单 |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文字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
5. 难度:简单 | |
观察秦朝疆域图,下列对其解读无误的是 ①东至辽东,西到陇西 ②西域归入了秦朝版图 ③北边与匈奴接壤 ④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②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④减轻刑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①项羽、刘邦起义 ②黄巾起义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刘秀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
8. 难度:简单 | |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不断运出,最终到达欧洲;西方的物品也源源地运到中国。下面物品中不是从丝绸之路上运来的是 A.苜蓿 B.葡萄 C.核桃 D.水稻
|
9. 难度:简单 | |
东汉中期以后,统治阶级腐朽,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皇帝好大喜功,连年发动战争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C.自然灾荒连年,人民流离失所 D.朝政腐败,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
10. 难度:简单 | |
西域都护是中原王朝管辖西域的最高长官。下列关于西域都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B.它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西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多年 D.管辖范围包括今内蒙古以南的广大地区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建筑中,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 B. C. D.
|
12. 难度:困难 | |
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张岭的历史笔记有以下记述:石崇王恺斗富、孔方兄、八王之乱……由此可得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东晋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顾恺之
|
16. 难度:简单 | |
理清历史线索,明确时代特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主要任务。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观察年代尺)写出A所指朝代;在内填上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2)(读思维导图)写出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和实现北方统一的朝代。并指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3)(制作名片)在下列图片中任选一例,给相关历史人、物制作卡片。(内容可涉及:姓名或物名、相关作者、所处时代、主要贡献或内容、地位或评价等)
|
17. 难度:简单 | |
古往今来,经济发展都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如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増加农业劳动力。还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汊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武帝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还亲自到现场命令随从官员堵住黃河决口,止住水患。 材料三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东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1)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在哪个方面的表现?从材料中看出,该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什么推动的?(具体解释) (2)据材料二,简析汉初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什么工具的发明提高了播种速度? (3)据材料三,归纳中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4)综上所述,概括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
18. 难度:简单 | |
杰出的历史人物有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1)“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哪位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2)两幅图示反映的内容与泰始皇有何关系?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四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
19. 难度:简单 | |
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重大制度等是组成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因素。为了掌握这些历史知识,张老师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解历史事件) (1)观察上述地图,结合史实说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简述淝水之战的背景及影响。 任务二(阐释古代制度) A、尧→舜→禹 B、周天子一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C、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县 (2)三幅简易图均反映的是古代制度。A制度有何特点?B制度的实行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具体解释C制度。 任务三(解析历史现象) (3)下边材料在哪几个角度叙述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有何意义?
①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任务四(解读重大改革) 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②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4)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改革·前行”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