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
2. 难度:简单 | |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以下文物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有古朴的艺术追求 D.居住干栏式房屋
|
3. 难度:简单 |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其建立时间相当于 A.公元前19世纪 B.公元20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21世纪
|
4. 难度:简单 | |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 B. C. D.
|
5. 难度:中等 | |
下侧文物是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的西周堇鼎,其器内铭文记载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6. 难度:简单 | |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与成语“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战国形势图》,与图中序号对应的诸侯国依次是 A.秦、燕、楚、齐 B.燕、齐、秦、楚 C.齐、燕、楚、秦 D.楚、齐、秦、燕
|
8. 难度:中等 | |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10.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
11.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图,①②处应填 A.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B.①诸侯 ②卿大夫 C.①诸侯 ②丞相 D.①丞相 ②卿大夫
|
12. 难度:简单 | |
下面这组图片反映出秦朝 A.统一文字,下达政令 B.改革币制,发展经济 C.统一车轨,贯通南北 D.制定措施,巩固统一
|
13. 难度:简单 |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哪两个人最早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呐喊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下侧诗句(节选)中“汉祖”是指 A.刘邦 B.项羽 C.刘备 D.曹操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反映出某朝代的统治局面。该局面 A.出现在西汉时期 B.使皇帝只受制于外戚 C.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 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年幼
|
16.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根据华佗“五禽戏”绘制而成。这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A.麻醉可以减轻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18. 难度:简单 | |
“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采用育秧移栽,实行麦稻兼作。”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注重发展 A.手工业 B.商业 C.海外贸易 D.农业
|
19. 难度:简单 | |
下面每组历史人物都有不同的归类标准,“司马睿”应归入的一组是 A.墨子、韩非子 B.刘邦、司马炎 C.董仲舒、主父偃 D.张仲景、华佗
|
20. 难度:简单 |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如图所示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钟繇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蔡伦——“书圣” C.顾恺之——《兰亭集序》 D.王羲之——“医圣”
|
22. 难度:简单 | |
分析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盘庚迁殷——商朝衰落 B.私学兴起——诸侯争霸 C.刘秀改革——光武中兴 D.官渡之战——三国鼎立
|
23. 难度:中等 | |||||||||||||||
改革·发展·统一 材料一 商鞅变法内容 (1)将材料一中的变法内容填入下表。(填写序号)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材料二 秦朝形势图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出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析长城的作用。 材料三 ——节选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目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两度回光返照”带来的问题。对比封建制说明郡县制具有的优势。 材料四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相关史事选摘
(4)依据材料四,完成填空。说出三则相关史事内容的共同点。
|
24. 难度:中等 | |
探寻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完成填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古罗马在汉代被称为 。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历史事件是 。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完成填空。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向东:到达朝鲜、日本。向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 A 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B 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这条航线被称为“ C ”。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节选) (3)依据材料三,列举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和输入的文明成果。 外传的文明成果有: 输入的文明成果有: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
25.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知识卡1:朝代更替示意图 知识卡2:重点知识梳理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的知识卡填写完整。分析该时期的时代特征。 A. B. C. D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摘自司马迁《史记》(译文)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沈约《宋书》 (2)依据材料二,说出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摘编自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3)依据材料三,选取一个你支持的观点加以概括并说明支持理由。 材料四 我国半封闭型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华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多内聚、慎外迁、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近五千年来气候从暖湿走向干冷和气温总体下降的趋势,使南方少数民族更易于做出据守故土的选择,也给农耕经济区的汉族王朝南向扩张提供了条件,并迫使北方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的生存之路,从而强化了他们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民族的迁徙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 ——摘编自陈育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的核心内涵》 (4)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 ①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内陆地理环境影响。 ②受气候和气温影响,南北方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南迁寻求新生存之路。 ③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途径是民族的迁徙流动。
|
26. 难度:困难 | |||||
某中学开展“人文陕西”主题研学活动。 (研学概览) 材料一 陕西区域范围及参观地点示意图 图注:①半坡遗址博物馆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③茂陵博物馆(汉武帝)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的参观地点所反映的史实按先后排序。(填写序号) → → (研学考察) (半坡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半坡村遗址在西安的东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略呈椭圆形,北面为氏族墓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居住区内的房屋共有三十六座,分为两片,都有一定的布局,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积达160平方米左右,两片各有一间,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长的住室或议事集会场所;最小的只有12—20平方米,可能是一般氏族成员的居处。 ——摘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半坡村落遗址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半坡遗址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从历史学价值、军事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看法。 (茂陵博物馆(汉武帝)) 材料四 霍去病墓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霍去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瞟骑将军冠军侯,死时仅24岁。为了纪念霍去病,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外形如祁连山的墓,并在神道两侧安置许多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如此重视的原因。 (研学汇报) 材料五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件文物(“鎏金铜蚕”除外),仿照示例,加以介绍。 答题示例:鎏金铜蚕这件汉代文物反映出当时政府对养蚕业的重视,这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为丝织品远销欧洲提供基础。 (6)“人文陕西”主题研学活动内容丰富,请你向父母说说研学的收获。答题要求:收获紧扣主题;表述要有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