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是哪一远古人类的房屋式样?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2.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
3.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先生写下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句,来纪念同一位杰出人物。这个人物应是 A.炎帝 B.黄帝 C.舜 D.禹
|
4. 难度:中等 | |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
5. 难度:中等 |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
6. 难度:中等 | |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
7. 难度:中等 |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
8. 难度:简单 | |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汨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
|
9. 难度:中等 |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 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
10. 难度:困难 |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朝的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 B.颁行“推恩令”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轻徭薄赋,体休养生息
|
11. 难度:简单 | |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 C. 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
12. 难度:困难 | |
《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3. 难度:中等 | |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经出使西域 B.班超曾经出使大秦 C.陆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国版图曾包括东南亚
|
14. 难度:中等 |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约3000年的史事。其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A.高祖本纪 B.陈涉世家 C.老子韩非列传 D.光武帝本纪
|
15. 难度:中等 | |
“王与马,共天下”这种政治局面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
16. 难度:中等 | |
自4世纪初起,大批北方人民南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这些北方人民来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发达 B.北方战乱频繁 C.躲避民族压迫 D.政府强行迁徒
|
17. 难度:中等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
18. 难度:简单 | |
周杰伦在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胡昭 B.颜真卿 C.王羲之 D.钟繇
|
19. 难度:中等 | |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 修筑都江堰 B. 改进造纸术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制造地动仪
|
20.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为1986年发行的纪念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银币。这主要缘于他 A. 设计并制造出了千里船 B. 写作了《水经注》 C. 创制出了《大明历》 D.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
2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照军功赏赐爵位。普遍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不同的政教),何古之法(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遵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制定)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更改)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否定),而循礼(遵循旧礼)者不足多(不一定值得肯定)。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概括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 (2)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说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商鞅实行了变法,该变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二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草,他认为学习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材料三 子曰:为政以德(实行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卫、环绕)之。道之以德(以道德来治理国家),齐之以礼(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有耻且格(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论语·为政》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和行动?材料中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孔子的思想核心。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是谁?指出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哪方面的现象?结合材料三,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了?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特点。并归纳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