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么,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依据是 A.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 B.西方的上帝造人 C.考古学者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 D.考古学者对历史古籍的研究
|
2. 难度:简单 |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些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河北境内 C.北京境内 D.辽宁境内
|
3. 难度:简单 |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学会了建造房屋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半地穴式房屋 ④干栏式房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1936年考古首次发现了位于浙江余杭良渚镇的良渚遗址,迄今为止良渚遗址发现的遗存非常丰富,如巨型城址;1965年5月,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B.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是真实的 C.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D.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6. 难度:简单 | |
2019年4月5日,乙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一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黄帝陵参加了公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 ①寻根溯源 ②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③形成民族凝聚力 ④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禅让制、启 B.奴隶制、汤 C.推选制、启 D.分封制、纣
|
8. 难度:简单 | |
夏、商、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三代”,是华夏文明奠基的时代。但“三代”时期出现的“暴主昏君”给人们以警示,其中“暴主昏君”有 A.武、纣、文 B.桀、纣、幽 C.禹、汤、武 D.幽、厉、汤
|
9. 难度:简单 |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已知最早汉字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
10. 难度:简单 | |
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上”字属于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①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③已出土的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 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 纳贡 B. 朝觐 C. 作战 D. 分封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阶段特征。与下面目录相关知识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14.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关于这个时期说法错误的是 ①战争连绵不断 ②国家剧烈动荡 ③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④生产力飞跃进步 ⑤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其背面刻有铭文。虎符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半留存于朝廷,左半交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虎符”,表示命令验证可信。下列官员中最有可能拥有虎符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周武王
|
16. 难度:简单 |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应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丞相制 D.都江堰
|
17. 难度:中等 | |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太守”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大运河 B.都江堰 C.长城 D.灵渠
|
1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A. B. C. D.
|
19.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的规模明显扩大,发生过许多著名战役……下列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战役的相关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①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②马陵之战——“减灶之计” ③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④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 ⑤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
|
20. 难度:简单 | |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1.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图片,其根本目的在于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C.加强各地交通往来 D.促进文化交流
|
22. 难度:中等 | |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23. 难度:简单 | |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方式的综合。如图中秦始皇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A. B. C. D.
|
24. 难度:简单 | |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
|
25.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作者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郦道元——《齐民要术》 B.祖冲之——《大明历》 C.王羲之——《女史箴图》 D.张仲景——《史记》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老子提出的观点。 材料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人物,分别创立了哪两个学派? (2)指出材料二中老子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集中在哪部书中?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子的核心观点。指出这些观点均收录在哪部著作中?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憨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潜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可见。 ——(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三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汉朝的哪位皇帝?他在思想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该皇帝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材料中“大将军”指的谁?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哪次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两场战役示意图如下 (1)材料中图一、图二所示的两场战役,都与哪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有关?其中哪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这两场战役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上题中历史人物在上面的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3)这两场战役有何内在联系?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流通在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朝代。“我们的先辈们” 指的是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请列举出两个。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a: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材料三的全名 。 b:请依据上面海上航线“□□”的示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最准确的名称。 从东南沿海港口① 出发,经② 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③ 海峡,通过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