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巴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

A.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B.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

C.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

D.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贷后裔,西周推行了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是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下列战役属战国时期的是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直接有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制

D.奖励耕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银行行徽(图甲)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乙),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思想禁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材料评论的思想属于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物产不断西传,西域物产源源东来,中西经济交流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开创这一新局面的先驱是

A.商鞅

B.陈胜

C.张骞

D.蔡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图陶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反映了当时塑造艺术的极高水平。此文物也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A.民间生活气息

B.激烈战争场面

C.民族交往盛况

D.社会动乱情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为了撰写《史记》,他参考了众多典籍,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他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对材料精心选择,治学态度异常严谨。文中的“他”是

A. 张仲景

B. 司马炎

C. 司马迁

D. 司马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以上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平定七国战乱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30年,卫温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夷洲”指

A.台湾

B.日本

C.西域

D.印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 东汉    B. 三国    C. 西晋    D. 东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如图为其局部摹本)。前人形容他的笔势为

 

A.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B.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C.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判断题:

阅读《战国七雄形势图》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1)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南边的是楚国。

2)战国七雄中,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3)战国七雄的都城都位于黄河流域一带。

4)战国期间,在长平、桂陵曾发生过战争。

5)战国时期,涌现出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观察都江堰示意图,将下列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

A.飞沙堰

B.宝瓶口

(2)据图指出,都江堰有堤防等哪些功效?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江陵        B.赤壁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译:所以用法令治国,不过是制定出来,推行下去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责,墨渑不迁就弯曲。)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主食,靠打鱼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译文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够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译文

材料二: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侨流人口具有更强烈的经济开发要求,以便在江南重建家园,获得安定的生活。……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以及安抚流民减免赋税等政策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部史书关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记载有何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与材料一中《宋书》所述经济状况有何关联?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