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封面上提到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难度:简单 | |
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的情况,这就是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4. 难度:困难 | |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B.南通大生纱厂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A.《海国图志》 B.《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
6. 难度:简单 | |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难度:简单 | |
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
8. 难度:简单 | |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 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
9. 难度:中等 |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A.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0. 难度:中等 | |
光绪皇帝“深知现时人才未足为变法之用,故首注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北洋水师学堂 B.福州船政学堂 C.留美预备学校 D.京师大学堂
|
11.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明确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1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13. 难度:中等 | |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文意豁然。”材料中“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
14. 难度:简单 |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
15. 难度:中等 | |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
16. 难度:简单 | |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 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西安事变发生原因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 B.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的联合抗日主张 C. 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 D. 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华北,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
18. 难度:中等 |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
19.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B.长沙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台儿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百团大战----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20.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21. 难度:中等 | |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 B.此事件成果是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C.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22. 难度:简单 | |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24. 难度:困难 | |
《申报》自述办报的目的称“若本报之开馆,余愿直言不讳焉,原为谋利所开耳。”这表明《申报》是 A.一份商业性报纸 B.一份财经报纸 C.中国最早的报纸 D.一份白话报纸
|
25.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与各省代表商谈组织临时政府时指出“从前改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参与设计并推广的新式服装是 A.汉服 B.中山装 C.唐装 D.旗袍
|
26. 难度:中等 |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请在材料一的方框中填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见下图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依据材料二,按时序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传播的进步思想及其所引发的政治运动。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说出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理由。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八年(3)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统治者面时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毁掉圆明园的是什么军队?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
28. 难度:简单 | |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毛泽东)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描述的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最终选择的“立足地”具体指哪里? (3)材料三描述的会议发生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影响?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