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郡县制的确立

C. 华夏族的形成

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 武王伐纣 B. 黄巾起义 C. 安史之乱 D. 陈桥兵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 《洛神赋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

A.分封制、推恩令 B.郡县制、独尊儒术

C.行省制、盐铁专卖 D.丞相制度、军机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诞生 B.科举制确立 C.行省制度创立 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回族的形成

D. 唐蕃“和同为一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意大利时指出:“中意两国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两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家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儒家。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与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朱熹为书院制定了学规,其中规定:“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此学派创始人是谁?

(2)这位创始人提出了什么治国主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