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市舶司的设立
|
2. 难度:中等 | |
唐大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轴,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裁撤冗官,整顿吏治 B.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
3. 难度:中等 | |
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
4. 难度:中等 | |
630 年至 834 年的 200 余年间,日本 19 次派遣唐使来华(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 次),规模之大,少者 200 人,多者五六百人。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 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日本
|
5. 难度:简单 | |
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秦朝暴政 B. 贞观之治 C. 安史之乱 D. 开元盛世
|
6. 难度:简单 | |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丹经》 B.《史记》 C.《论语》 D.《金刚经》
|
7. 难度:简单 | |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官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
8. 难度:简单 | |
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坚 B. 李渊 C. 朱温 D. 赵匡胤
|
9. 难度:简单 | |
宋朝民间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商业繁荣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C.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元朝商业繁荣,出现了瓦子
|
11. 难度:简单 | |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
12.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琉球巡检司 D.台湾巡检司
|
13. 难度:简单 | |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下列属于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统治的措施是( ) ①设伊犁将军 ②设西域都护 ③设宣政院 ④设台湾府 ⑤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A. 元曲 B. 京剧 C. 杂剧 D. 昆曲
|
15.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形成了两大商帮,其中( )贾而好儒,重视文化教育。 A.晋商 B.徽商 C.粤商 D.浙商
|
16. 难度:中等 | |
先判断正误,在每小题题号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再加以改正。 (1)隋朝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隋文帝设置进上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改正: (2)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改正: (3)达到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文学作品是《西游记》。( ) 改正: (4)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改正: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上述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阅后请问答: (1)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 (3)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至少写两个)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什么作用?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
1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封国和中央力量对比》 (1)据图示,分析西汉初年封国和中央在人口和辖郡的力量对比。这种力量对比给中央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二 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巳,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中赵普认为造成“战斗不息,生民涂地”的原因是什么?北宋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 材料三 元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3)据材料,概括统治者将地方区域设置成“犬牙交错”的目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哪一行政机构? (4)综上所述,归纳西汉、北宋、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共同作用。
|
19. 难度:中等 |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联结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目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郑和的远航有何历史意义? (4)郑和远航这一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有什么启示? 材料三: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派遣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此举被称为新一代的“郑和下西洋”。 (5)中国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目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