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见证,它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下列关于贾湖骨笛断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应该早于夏朝 B.它应该早于北京人时期

C.它应该晚于炎黄时期 D.它应该晚于河姆渡原始聚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 1 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 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材料可以判断出所反映的原始人类应该生活在 (

A. 北京周口店 B. 浙江省余姚 C. 陕西省西安 D. 云南省元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如图所示的青铜器所铸铭文中,能够印证上述诗歌描述的场景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侧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是 战国时期修筑的一水利工程,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急剧变化 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诸子百家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哲学精神。那么“塞翁失马”这个典故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该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C.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朝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判裁。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之以新官……违者依法治罪。其主要目的是

A.规范官吏从政 B.树立法律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 B.学者的研究论文 C.民间的传说 D.《史记》的记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观察《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下列信息不能从中获得的是

 

A. 起义爆发地点

B. 政权建立地点

C. 起义的领导人

D. 起义发生时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汉武帝曾诏日:“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联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材料体现的制度

A.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扩大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

C.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官员素质 D.有利于消除地方隐患,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

A.原因 B.特点

C.经过 D.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史记》中不能查阅到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三国鼎立 D.商鞅变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南朝叛乱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上述内容体现了作者

A. 记录本人关于农学的创新的成果

B. 强调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 提出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建议

D. 对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北的诸侯国是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秦朝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钱。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称为“_________”;东汉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_________”。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_________》;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幸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秦始立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列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  秦始立来纳了李斯的意见,度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对“始皇并天下”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沦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材三  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教,纺织日杂……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材料四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带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沿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具体是指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绷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汉政府做出了什么努力?

(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世界性宗教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共建“一带一路”弘扬丝路精神?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全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具体措施及其深远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指出为“使其整体的汉化”所推行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