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改革政治体制

B. 发展民族工业

C. 反侵略反封建

D. 推翻军阀统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 军事工业 B. 民用工业 C. 出版机构 D. 新式学堂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在戊戌变法期间,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报纸是(   )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纪录片《复必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教育部下发2017年l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③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④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6年10月22日,中国在法国冈城举办了《共同见证:1937年南京大屠杀》主题展,共展出270余幅历史照片、50余件物品、信件、证词以及视频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B.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照片 D.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会场后面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征程。在主席台上方悬挂着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为中国指明了光明的前途。材料描写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24年,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舰长王峰说:“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较,李鸿章对边防安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光绪帝写给哪位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的?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海防的建议。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171018日至10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毛泽东)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描述的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最终选择的“立足地”具体指哪里?

(3)材料三描述的会议发生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如下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