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与如图片信息有关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2. 难度:简单 | |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想查阅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相关知识,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 A.黄帝和炎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
|
3.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
4. 难度:中等 | |
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方法是 A.形声 B.会意 C.指事 D.象形
|
5. 难度:中等 | |
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图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
6. 难度:简单 | |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位学者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 D.董仲舒
|
7. 难度:中等 | |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8. 难度:简单 | |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
9. 难度:中等 | |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兼并争霸 B.制度变革 C.思想学术繁荣 D.奴隶制开始瓦解
|
10. 难度:简单 |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
11. 难度:简单 | |||||||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其反映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
12. 难度:中等 | |
准确把握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称为“南朝”。“南朝”在历史上存在多少年? A.167年 B.168年 C.169年 D.1009年
|
13. 难度:简单 | |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道家经典 B.儒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示意图中的①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是
A.夏朝 B.西周 C.战国 D.东汉
|
15. 难度:简单 | |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钟繇的书法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胡昭的书法
|
16. 难度:简单 | |
如果为华佗写一段简介,下列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A.擅长针灸、汤药为人治病 B.发明了麻沸散 C.创造了“五禽戏” D.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
17. 难度:简单 | |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论语》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
18. 难度:中等 |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三国两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
19.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
20. 难度:简单 | |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受到人们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如图中的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光武中兴”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交融
|
21. 难度:中等 | |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能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甲骨文 D.经济繁荣
|
22.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A.社会变化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技术进步
|
23. 难度:简单 |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一项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C.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4.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内蒙古
|
25. 难度:中等 | |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下列不能作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重要证据的是 A.墓葬 B.碑刻 C.传说 D.建筑遗址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西晋
|
27. 难度:中等 | |
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宦官专权 C.外戚专权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28.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圆周率 B.蔡伦——印刷术 C.刘邦——建立东汉 D.曹操——建立曹魏
|
30.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轻徭薄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1. 难度:困难 |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百家争鸣”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2)小历认为这是孔子的观点,小史认为这是韩非的观点。你赞同谁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材料三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其中一项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为此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写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上)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时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的名称。 (2)写出材料二的水利工程名称,简析它对四川地区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江南经济发生的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
34. 难度:中等 | |
材料论述题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对开通材料中的“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