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
2. 难度:简单 | |
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 )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良渚人
|
3.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禹建立了夏朝 B. 汤灭夏建立商朝 C. 周文王建立周朝 D. 周武王建立周朝
|
5. 难度:简单 | |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是《史记》中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描述,与之处于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是(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郑庄公享用九鼎 C.铸造司母戊鼎 D.统一度量衡
|
6.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比较后最能反映出什么变化( ) A.建筑技术的变化 B.冶铸工艺的提高 C.生产力不断进步 D.战争武器的改进
|
7.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某一单元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9. 难度:中等 | |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该特殊礼物反映出法国很早就有学者宣传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的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夏朝 C.西周 D.商朝
|
11. 难度:简单 | |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朝的暴政 B. 修建阿房宫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项羽、刘邦起义
|
12. 难度:简单 |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建立郡县 C.削弱侯国 D.实行分封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说唱俑》。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 A.“文景之治” B.孝文帝改革 C.“光武中兴” D.刘备在成都称帝
|
14. 难度:简单 | |
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
15. 难度:中等 | |
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秦 汉 B.西汉 东汉 C.汉 三国 D.三国 西晋
|
16. 难度:简单 | |
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D.东汉、班固
|
17. 难度:中等 | |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
18. 难度:困难 | |
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的萧条 B. 社会上层的腐败 C. 西晋皇族的混战 D. 少数民族的反抗
|
19.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兰亭书法 B.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D.赵州石拱桥
|
20. 难度:中等 | |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21. 难度:简单 | |
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判断:( )改正: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
22. 难度:简单 | |
西周确立的郡县制通过建立诸侯国的方式巩固了统治。 判断:( )改正:将“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
23. 难度:简单 | |
西汉时期,武帝接受主父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判断:( )改正: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简单 | |
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判断:( )改正: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
25.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贾思勰。 判断:( )改正: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
26. 难度:简单 | ||||||||||||||||||||||||||||||||||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填空: (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所总结的知识表格,请你帮他填充完整。
(2)下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助称霸)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是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这一目的最终有没有实现?能够说明这--目的实现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改革助统一)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政治主张?他是怎样具体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有何影响? (改革助进步) 材料三: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是哪一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改革中的感悟) (4)历史上的这几次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