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2019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五)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人类遗址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下列文物出土于周口店遗址的是

A.打制石器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骨耦 D.曲辕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这一学派所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主张

A.“无为而治” B.“依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重大工程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的是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下列事件与“沉沦”无直接关系的是

A.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清政府被迫赔款白银4.5亿两

D.中国政府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图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对曲线解释正确的是

A.产生——鸦片战争的刺激

B.发展——戊戌变法的影响

C.“短暂的春天”——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D.消失——“一五”计划的实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认为中国:“......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料之勤俭巧慧诸性......”他当时产生这种认识的依据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三元里抗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开始于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文物见证了历史的辉煌瞬间。观察如图中的证件文物,我们可以从中见证的辉煌瞬间是

A.星火燎原,武装割据 B.光辉思想,方向指引

C.伟大开端,时代先锋 D.开天辟地,生死转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共赢”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南京解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使近代中国了巨大变化,影响深远。下列图片与辛亥革命无关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 民族解放的号角”。其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创作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救亡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与“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相关的分别是

①辛亥革命  ②开国大典  ③三大改造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材料中的“宪法”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颁布的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小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论文中采用的论据包括“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焦裕禄”“两弹一星”等内容。你认为该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近来,蔡英文发表谈话,把“九二共识”批为“强迫就范的通关密语”,又以“两国论”的形式“把中国和中华民国台湾并列”。这说明

A.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B.“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C.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D.两岸统一任重而道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中共哪次会议上的内容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这是对哪一宗教历史贡献的描述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她不希望大家把文艺复兴看成一个知识框架和系统……如果将书当作压缩的框架来看,就丢掉了时代精神,失去了它的特性。”这里的“时代精神”是指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下列事件与英国的崛起无关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进行殖民掠夺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文宪法,首次确立了……共和制政体。该宪法的立法原则是

A.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B.权在议会,君主立宪

C.主权在民,民主集中 D.君权神授,集权一身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二者存在的显著不同是

A.战争根源 B.战争性质 C.战争规模 D.主要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国际会议往往成为大国争夺利益的特殊战场。下列国际会议未直接损害中国权益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人说:当今的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的征兆。这主要是指( )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爱之如一。”他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妄加猜忌,而要多想想能否给他们带来恩泽,“益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时期,唐太宗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明清时朝对外关系“逆转”的主要原因。

(4)在明清时期,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涌现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你更喜欢这两位中哪位民族英雄?请说明理由。

 

三、辨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三  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

——摘编自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放在材料二中的哪一个阶段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化“版本”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

之以西方的文明。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1921年7月23日-3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 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之一,指出该历史事件中高举的两面“大旗”。该历史事件中宣传的思想内容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是某次运动中的口号,该运动的爆发体现了参与者的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恰当的主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摘编自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下册)

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的侵略,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

——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材料三  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彼此相信一种制度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颠覆的公约,重建世界秩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独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鲁门和沃尔弗斯的共同主张。此类主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哪些威胁?

(3)根据材料三回答,作者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应该如何相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