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黄岛区、平度区、李沧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 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 D.传说、记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这是因为它

A.进行了变法 B.建立了国家机构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 勤政爱民则国兴,暴政腐败则国亡。”下列人物结局与“暴政腐败则国亡”一致的是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9 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通过认识甲骨文,今人得以走进一幅幅商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而创意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字库、甲骨文创的不断涌现,让古老与创意碰撞出新火花,让历史悠久的甲骨文重新"活”了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候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候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B. 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

A.此家书写于公元前2世纪前期 B.该信书写在纸张上

C.信中“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D.该信采用楷书书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以长度、 容量、重量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图片,其根本目的是

A.消除六国遗迹 B.完善经济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方便商品流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位历史学家说,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沉重③秦朝灭了六国④秦朝严酷的刑罚⑤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过秦论》 中写道∶“一(戍卒)作难(起事),而七庙 (皇室的宗庙,代指政权)(hui,毁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材料中“一夫作难”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大泽乡起义 D.黄巾起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9年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第四期“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等4项古丝路的考古工作新成果。这条丝绸之路开通的最重要现实价值在于

A.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B.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C.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D.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以下是《三国时期领土及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

 

领土

户数

人口数

兵士

魏国

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

66万户

443万人

40万人以上

蜀国

益州

28万户

94万人

10.2万人

吴国

扬州、荆州、交州

52.3万户

230万人

23万人

 

 

A.统一局面最终由蜀国完成 B.统计数据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C.曹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 D.三国中魏国政权的实力最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 的国内政治局势如图所示,这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主题

A.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 B.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三国两晋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的历史人物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书法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道教

D. 基督教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上述内容体现了作者

A. 记录本人关于农学的创新的成果

B. 强调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 提出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建议

D. 对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成, 以藩屏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 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材料六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指什么? 何时确立?

(2)材料二中,“ 政由方伯”的情况使整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3)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出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5)根据材料五、六,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有哪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冯天瑜、 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 主张轻罪重刑, 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至严州峻法、惩办威下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最能代表“民本思潮”的思想流派及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他在秦国是如何实践“重刑”思想的?

(3)材料三中,体现出哪些教育思想?

(4)材料四中,体现的现代化治国方略有哪些?

(5)综上所述,我们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辉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西周的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二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注∶ 折戟沉沙一词形容失败惨重。)

——杜牧《赤壁》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秦始皇先后三巡琅琊,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百姓)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这里的“鼎”象征着什么?这一规定体现出西周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谁曾在此地遭受火攻而“折戟沉沙”?  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琅琊刻石上最有可能是何种字体?图片中的作品由谁撰写的?写出该作品的史学地位及记载的历史时段。

(4)综上所述,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5)文物是民族传承发展的见证。请你就文物的保护或合理利用拟定一条公益广 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改革与交融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 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鲜卑族为什么要进行“服装和语言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有哪些?

(3)改革和民族交融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与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