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
3. 难度:简单 | |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图中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
4. 难度:困难 |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 楚 B. 宋 C. 晋 D. 魏
|
5. 难度:中等 | |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称赞的是战国时期哪项工程?(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长城
|
6.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
7. 难度:简单 | |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卫青 D. 张骞
|
8. 难度:中等 | |
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 《论语》 B. 《史记》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
9. 难度:简单 | |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夺位 D.外戚宦官交替考权
|
10. 难度:中等 |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请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 蜀、吴、魏 B. 魏、蜀、吴 C. 魏、吴、蜀 D. 吴、魏、蜀
|
11. 难度:简单 | |
“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A. 手工业发展情况 B. 商业发展情况 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 农业发展情况
|
12. 难度:简单 | |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书法 B.石窟 C.山水画 D.诗歌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 材料二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第1集 (2)材料二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再写出孔子的一项主张(不得照抄材料)
|
14.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5. 难度:中等 |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通过实施哪一诏令解决了这一问题的? (3)想一想,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请举两例说明。
|
16. 难度:中等 | |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的是哪一项?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孝文帝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