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一提到中国,人们都说:“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那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暴政导致亡国

B.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C.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

D.骄兵必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样说是因为(    )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齐国 B.晋国 C.鲁国 D.卫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统一文字 B.奖励耕战 C.允许土地买卖 D.确立县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汉建立后,大巨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休养生息    D. 优先发展商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始于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封帝

D. 汉武帝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哪两个关隘以西的广大地区

A.嘉峪关、玉门关

B.山海关、嘉峪关

C.玉门关、阳关

D.山海关、阳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B.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D.打通丝绸之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史意义在于

A.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设置了西域都护

D.控制了西域各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史实,通过如图所示著作不能了解的是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D.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起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始皇时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时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秦皇汉武的共同目的是

A. 完成和巩固统一

B.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 摧残文化,实行暴政

D.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后汉书》记载:公元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后

A.外戚专权 B.丞相权力膨胀 C.宦官专权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扁鹊——创造医疗体操“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南北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有

①曹军不习水战

②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③孙、刘结成联盟

④曹操兵员羸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原因是

A.统治者的需要

B.北方的战乱

C.社会的发展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诗词表明想统一东汉末年战乱纷争局面的决心?

A.汉献帝 B.孙权 C.刘备 D.曹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A.氐族

B.鲜卑族

C.匈奴族

D.羌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161029日《重庆商报》以《李达科破解古铜钱蕴藏的圆周率奥秘,为世界数学历史补缺》为题报道了数学家所阐释的中国古钱币与圆周率的数理关系。请说明: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

A.华佗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祖冲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钟繇

B.颜真卿

C.王羲之

D.胡昭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材料二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1)材料一、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两则材料所述的问题,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王朝?

(2)材料三中“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接受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材料四中的光武帝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材料一描绘的是张骞辞别西汉哪位皇帝时的情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难万险,我们能从张骞身上继承哪些精神?

(2)材料二这条商路的起点A是指哪里?B又是指哪里?中原的哪些物品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哪些物品传到了中原?(各举一例即可)这一商路的开辟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4)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相应字母所代表的三国的名称。

A        ;B        ;C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4)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两战役中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有何共同原因?

(5)除了以上两次战役外,还有哪些古代战役具有相同特点?试举出1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一译文: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用鱼和米作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的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译文: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居乐业,一年种植的东西几个郡都可以吃饱.……丝织品丰富,足可让天下人穿暖。)

材料三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  魏主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一、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为了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结合所学知识,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4)材料四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