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单元 测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 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海南岛的解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19年4月,第六批在韩烈士遗骸被接回沈阳烈土陵园隆重安葬。这些英烈是在哪场战争中牺牲的?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抗日战争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抗美援朝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A. 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分别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如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进行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 土地改革时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春联,忆历史往事。在下列春联中,反映文革时期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 反革命真反动后代休造反,红卫兵举红旗江山万年红

D.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实行“包产到户”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重庆

B.南京

C.深圳

D.杭州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下列不属于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A.国家富强 B.世界和平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里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50年10月,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1957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1987年,中共十一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

——彭德怀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材料二、三与哪一运动有关?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某校八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法在我身边”的演讲比赛,要求在演讲过程中体现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请你对这次演讲比赛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临时宪法的通过)

(1)1954年之前,作为临时宪法的文件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第一部宪法的确立)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3)下图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事件?

刘少奇被揪斗、批判

(民主与法制的回归)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曲折发展的感悟)

(5)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