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丞相李斯却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根据材料判断,李斯主张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
2. 难度:简单 |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时间 B.学派 C.出现原因 D.作用
|
3. 难度:简单 | |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纸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西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单位:万户)统计表。表中户数变化情况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城市经济活跃 B.民族融合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治统治开明
|
5. 难度:简单 | |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
6. 难度:简单 |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指 A.丞相府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
7.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前,一位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能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国的文化落后 B.中西方人种的差异 C.长时期闭关锁国 D.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
8. 难度:困难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9. 难度:困难 |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10. 难度:简单 | |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
11. 难度:中等 | |
法国历史学家阿兰·鲁林在《毛泽东雄关漫道》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毛泽东,“1921年6月29日18时,一艘小型蒸汽轮船离开湖南长沙码头向北驶去……有一个年轻人,那人走路时稳健的步子像一个农民,身高近6英尺(1英尺约0.3米),比人群的其他乘客高了一头”。此时毛泽东北上是为了 A.参加五四运动 B.参加中共一大 C.参加国共合作 D.参加北伐战争
|
12.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
13. 难度:困难 | |
1948年11月的一个清晨,徐州,这个自古为兵家必争的城市,又爆发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政党之间的战争。这次大战,国共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140万人,以往的战争比起此时此地发生的大战,实在是不足道哉。这场战役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使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C.基本解放了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14.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B.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5.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某期《人民日报》有如下报道:“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众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据此判断,符合这一报道的史实是( ) A.“一五”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大跃进”运动 D.国有企业改革
|
16. 难度:困难 |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组织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特别行政区成立 D.“一国两制”的推行
|
18. 难度:中等 | |
它“结束了外国在中国领土统治的历史,也证明了祖国的强大”。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通过“九二共识”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
19.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20. 难度:困难 | |
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此“摇篮”是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
21. 难度:中等 | ||||||||||||||||
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是
A.A B.B C.C D.D
|
22. 难度:简单 | |
“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是 A.议会斗争 B.处死国王 C.王朝复辟 D.宫廷政变
|
23. 难度:困难 |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火车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影响。”作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 A.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 C.科技革命对世界影响加大 D.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24. 难度:中等 | |
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得到与地主相等的份地
|
25.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这部文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这部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 D.《独立宣言》
|
26. 难度:中等 | |
“百年中国看上海”。在近现代,上海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自鸦片战争后,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一跃成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更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外资进入上海,并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中国人自办的近代企业也在此出现。随着近代工业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崭新的劳动阶层——工人在上海开始形成,从而为未来的革命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 ——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四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五 近代以来,上海成功地沟通了欧美这一外洋贸易与中国大陆广阔市场这一内向贸易扇面。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时代声音。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与上海的关系。 (2)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的出现的“社会基础”指什么?对五四运动有何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及其反映的改革开放精神。
|
27.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对人口的流迁和变化带来显著影响,这种现象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切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余伟民主编:《历史》(上海版) 材料三 据统计:1910年欧洲人口由3.44亿人下降到1920年的3.29亿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4%。 ——布鲁克:《世界人口——民族与人口手册》 材料四 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由此,“下南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代至1911,为契约移民期,即苦力贸易阶段。第二阶段:1911年至1949年,为自由移民期,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 ——参考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以及促进该时期世界人口迁徙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以及后来带来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1年基本结束“契约华工”和1949年外迁基本停滞的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