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是

A.使用(天然)火 B.住干栏式房屋 C.挖掘水井 D.制作彩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原始社会农业生产中主要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皇帝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同时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种对比说明了(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历史频道选择秦始皇为“在中国拍摄的第一个历史人物”,该片采用纪实的拍摄形式,再现秦始皇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该片中肯定会再现的是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②造纸术的发明

③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

④张骞出使西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掌管军事 C.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汉武雄图载史篇”,下列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形成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的局面

B. 仅指国家对边疆的统一

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他上书的建议被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是

A.以德化民 B.勤俭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农为本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侧《汉代讲经图》为东汉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当时学校所讲的“经”主要是(  )

A. 法家思想    B. 儒家学说

C. 道家理论    D. 佛教观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火药 C.司南 D.造纸术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后汉书》记载:公元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后

A.外戚专权 B.丞相权力膨胀 C.宦官专权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局部),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连云港某中学曹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中华文明的起源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

A.前秦 B.北魏 C.东晋 D.南朝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早在15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中已经有关于强调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的明确记述。这部农书是

A.《论语》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她正确答案应该是(  )

A.贾思勰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交融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惠州市某校七年级同学准备进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的问题探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阅读材料一说出这是什么水利工程?并概括说出该水利工程两项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材料二中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请概括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财,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4)依据材料四,请概括汉代“文景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改革与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度的创新是秦朝的一个重要贡献。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秦朝政治体制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刘)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诸侯)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四:见下图

4)材料四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历史现象 该现象有何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