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
2. 难度:中等 |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 半坡居民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北京人
|
3. 难度:中等 | |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神话 B.书籍 C.传说 D.化石
|
4.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0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1世纪80年代
|
5. 难度:中等 | |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
6. 难度:中等 | |
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有很多同姓的人。周成王封柏禽于鲁国。其印证当时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
7. 难度:简单 | |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
8. 难度:中等 | |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虽然已经过去3000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它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的时期是 A.远古时期 B.夏商时期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
9.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诸侯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中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孝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
10. 难度:简单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
11. 难度:困难 | |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 A.意义 B.作用 C.表现 D.原因
|
12. 难度:中等 | |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
13. 难度:简单 | |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夏禹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
14. 难度:简单 | |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
15. 难度:简单 |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
16. 难度:简单 | |
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文景之治”是指 A. 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局面 B.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 D.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
17.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巩固军事大一统的措施是 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专卖 C.开凿灵渠 D.北击匈奴
|
18. 难度:困难 |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
19.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
20. 难度:简单 | |
光武中兴所处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
21. 难度:简单 | |
从下图中找出西汉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安息 C.南海 D.敦煌
|
22.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世界受蔡侯的恩惠”主要是蔡伦改进了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24. 难度:中等 | |
“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方法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角 D.班超
|
25.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局部),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
26. 难度:中等 |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
27. 难度:简单 | |
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有着直接关系的事件 A.三国鼎立 B.西晋建立 C.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D.淝水之战
|
28. 难度:困难 |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
29. 难度:中等 | |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交融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
30. 难度:简单 | |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A.钟繇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
31. 难度:困难 | |
材料辨析题 材料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统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有10国出现于淝水之战后,各国存在的时间通常只有二三十年,各个政权相互攻占吞并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有人认为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战乱不断,民族矛盾持续激化。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受到阻碍,民族关系总体趋于对峙 (1)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的特征。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摘编自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变革最主要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项法令实行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商鞅变法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写出这一历史事件完成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图示对应的制度名称,说出中央政府的最后决断权是谁?国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作用。
|
34. 难度:困难 | |
材料论述题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修建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