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2018年)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
2. 难度:简单 | |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A.头部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C.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 D.种植水稻
|
3. 难度:中等 | |
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城头山遗址
|
4. 难度:简单 | |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
5. 难度:简单 |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
|
6. 难度:简单 | |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
7. 难度:中等 | |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和亲政策 D.禅让制
|
8. 难度:简单 |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
9. 难度:中等 | |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10. 难度:中等 | |
《战国策》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A.严明法度 B.排除异己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
11. 难度:中等 |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这体现出 A. 法治思想 B. 人本思想 C. 辩证思想 D. 民主思想
|
12.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周朝
|
13.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
14. 难度:简单 | |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
15. 难度:中等 | |
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 ) A.释放奴婢 B.建立刺史制度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
16. 难度:简单 | |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候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7. 难度:简单 | |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 蒙恬 B. 张骞 C. 玄奘 D. 郑和
|
18.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
19. 难度:中等 | |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
20. 难度:简单 | |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
21. 难度:中等 | |
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 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 D.阶级矛盾尖锐
|
22. 难度:中等 | |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
23. 难度:中等 | |
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
24. 难度:简单 | |
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的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A.匈奴、汉 B.鲜卑、燕 C.鲜卑、北魏 D.羯族、前秦
|
25. 难度:中等 |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隋朝、唐朝、元朝 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国
|
26. 难度:中等 |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闻学史) 中国报道讯(记者刘小会)2017年12月31日晚,在新年来临之际,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的华人华侨代表齐聚陕西黄陵县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圣殿,与社会各界人士共800余人,共同参与了“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18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 (1)为什么要在黄帝陵举行祈福大典呢?在黄帝后黄河流域还有哪些部落联盟首领?(请写出两位) (图片学史) (2)写出图①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图②人物对中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史料学史) 当时,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3)材料叙述的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有什么影响? (4)材料中各学派的主张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请把下列思想家前的字母代码填入他们所主张的思想观点后面。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②主张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③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④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地图学史) (5)上面的地图展现的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根据地图上所示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A: F: 作用:
|
27. 难度:中等 | ||||||||||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其思想核心。 (制度文明)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监察官”是什么?填写表格中①、②、③三处的信息 (3)请概述表格所反映的措施的共同作用。 (经济文明)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文帝纪》 (4)材料二反映了文景时期的哪一政策?最终出现了什么历史局面? (文化文明) (5)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说出与三张图片有关的人物名称。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
28. 难度:中等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各民族加强了交流,江南得到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认真观察材料一,写出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①和②得名称,哪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和原因分别是什么?对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开发提供了什么条件?这些地区的开发又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已下,建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扔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