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9年暑假,某七年级学生准备组团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认为他们应该到

A.北京市 B.浙江省 C.陕西省 D.云南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全球华人2017年新年祈福大典在陕西黄帝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民结网捕鱼、播种五谷、制陶、发明医药

B.被尊称为“人文初祖”之一

C.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D.联合炎帝打败蚩尤,炎黄结盟和谐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国学是中学生必学内容,“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其建立时间推定为约公元前2070年。根据公元纪年法,夏朝建立于

A.约公元21世纪70年代

B.约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约公元20世纪70年代

D.约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夏朝、商朝、西周兴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朝最后因暴政而灭亡  ②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③盘庚迁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④周平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如果你是一位卿大夫,在你之下的等级有( )

周天子  士  诸侯  平民  奴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殷墟位于今天的河南安阳,是商朝的故都。下列文物中出土于殷墟的是

A.青铜立人像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 隶书 B. 金文

C. 小篆 D. 甲骨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B.铁器农具的广泛使用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各国之间的频繁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如图雕像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它是用以纪念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A.蔡伦 B.华佗 C.李冰 D.盘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

A. 灵渠 B. 阿房宫

C. 骊山陵墓 D. 万里长城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时的情景。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由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国人暴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第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惧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文帝和景帝

C.秦二世

D.秦始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西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如图中①所示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战胜匈奴 C.设立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表信息反映的中国古代经典战役是(     )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图中所示历史现象,集中出现在

A.夏朝后期 B.周朝后期 C.秦朝后期 D.东汉后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下列哪个时期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晋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历史上“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故事的出处是

A.《三国演义》 B.《三国志》 C.《嵩里行》 D.《水经注》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是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杂交育种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大多整理记载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件历史事件?该材料具体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照抄原文不得分)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孝公卒(死)……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谋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中坚决主张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北魏皇帝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政权采取了哪些移风易俗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期望达到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分别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图2中的措施对当时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加以治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3)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中,动植物品种出现了大交流,促进了人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部分农作物图片。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序号)。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材料二中《宋书》记载的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中国与世界。

(3)材料三的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通道,它的开通主要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代开辟丝绸之路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后来哪一宗教通过这一通道传入中国?

(4)借古论今,谈谈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