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每年清明节,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黄帝陵前,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九品中正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猜一猜右图甲骨文是下列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图,某同学参观国家博物馆,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堪称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礼器深深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可能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兼爱”、“非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起义和

A.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楚汉之争 D.焚书坑儒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货币中,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省略的是指(   )

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王朝设置西域督护

C.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D.昭君出塞,汉与匈奴和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斯人肠。”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时期调敝景象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面的各项成就与人物不对应的是

A.《九章算术》——祖冲之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水经注》——郦道元 D.《兰亭集序》——王羲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小明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水道流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应查

A. B. C. D.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播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A.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1)他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2)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ou)。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主食,靠打鱼狩猎和采集为谋生的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囊(nang)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鄂(hu)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鄂(hu)杜地区根本不能比的。扬州更是富裕,鱼、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可以供应全天下穿。)

——《宋书》

请回答:

(1)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仔细观察“北魏孝文帝”这幅图。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生活中,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选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是孝文帝改革前的画像还是改革后的画像?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只回答是或不是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3)请你总结北魏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