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邢台一中初中部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4910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D.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主要“新”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电影《战狼2》中,主人公冷锋挥舞着五星红旗穿越交战区的一幕让每位中华儿女激动不已。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是哪次会议的决定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 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大 D. 政治协商会议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是指我国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哪项政策(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行业公私合营

C.没收资本家企业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

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 1949年、1951年 B. 1949年、1952年

C. 1949年、1954年 D. 1949年、1956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A.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于( )

A. 1978 B. 1980 C. 1984 D. 1990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经济建设可以急于求成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66 B.1976

C.1977 D.1980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公社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见下图)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及其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建立)

材料一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政权巩固)

材料一 

(3)材料一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对于新政权的巩固,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5)材料中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力于国家哪一项措施的采取?农民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制度建立)

材料一…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6)“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7)各列举同一时期两例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8)材料二所示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该事件的完成有何意义?

(道路探索)以“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为题,进行活动探究,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9)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开端是以哪次会议的召开为标志的?

(10)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这一时期的艰辛探索,给我们之后的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特色中国)

材料一  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

(12)材料一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材料二  安微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熄妇又盖楼。”

(13)材料二中凤阳县农民拥有新生活,归功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1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一说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