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 A. 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 B. 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 D.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
2. 难度:困难 | |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 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 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 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
3. 难度:困难 | |
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 ) A. 重视农业,奖励耕织 B.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C.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 D. 严明法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
4.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免,提拨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来还将儒生五十人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以下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 ) A. “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强化监察制度 D. 扩充国学规模
|
5. 难度:困难 | |
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到:“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 ) A.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 民族交融更进一步 C.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 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
6. 难度:中等 | |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分裂割据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开发边疆地区
|
7. 难度:中等 | |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8. 难度:困难 | |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符合此评论主旨的是 A. 军机处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军机处的设置是为了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C. 军机处是清朝常设的中枢机构 D. 军机处的设置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
|
9. 难度:中等 | |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此记载所描绘的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长城
|
10. 难度:中等 | |||||||||||||||
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
据此可知中国( ) A. 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B. 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 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 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
11. 难度:中等 | |
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2.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 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
13. 难度:困难 | |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继爆发工人大罢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五四运动的发生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国民革命的进行 D. 南昌起义的发起
|
14. 难度:中等 | |
江西有一首民歌唱到:“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 “两军会师”发生在( ) A. 南昌 B. 九江 C. 井冈山 D. 会宁
|
15. 难度:中等 | |
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火花(如下图),是一枚少见的反映抗战历史的火花,数字“7•7”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号召全民投入抗战,把侵略者从中国大地上赶出去。该枚火花的创作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百团大战
|
16. 难度:中等 |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
17. 难度:困难 | |
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成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表明当时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间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标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件是( ) A. 《共同纲领》的制定 B. 抗战胜利 C. 国民党政府的倒台 D. 新中国成立
|
19. 难度:简单 | |
2018年3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再次修改。1954年宪法颁布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C.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
20. 难度:中等 | |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
21. 难度:中等 | |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重点发展工业 D. 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
|
22.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1970年4月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据此判断,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
|
23. 难度:中等 | |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 ) A. 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 B. 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 C. 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D. 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
24. 难度:中等 | |
在欧美步入近代社会的历程中曾出现多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进步的纲领性文献,其中突出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的历史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民宪章》 D. 《人权宣言》
|
25. 难度:中等 | |
英国近代铁路运输始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的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项的铁路条例支持修建铁路,到七十年代,英国建成了全国的近代铁路运输体系。以下列哪一项重大发明为英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A. 改良蒸汽机 B. 发电机的发明 C. 内燃机的改进 D. 电动机的出现
|
26. 难度:困难 | |
在1861年改革中,俄国政府尽量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却令大多数农民失望和不满意。导致农民产生不满主要是因为( ) A. 解放后的农民不能自由选择职业 B. 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在的“村社”管理 C. 解放后的农民必须以“赎买”的方式才能得到土地 D. 解放后的农民没有获得选举权
|
27. 难度:困难 | |
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 ①欧洲的国际地位开始下降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③欧洲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④战争推动了国际联盟的成立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
28. 难度:困难 | |
“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上述评论涉及的是( ) A. 进化论 B. 相对论 C. 物种不变论 D. 多元论
|
29. 难度:中等 | |
“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 A. 《社会保障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农业调整法》 D. 《紧急银行法令》
|
30. 难度:困难 | |||||||||||||
如表,通信设备革新的三次高潮
对表格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 B.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C. 科学技术发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D. 对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需要时间
|
31. 难度:困难 |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
32. 难度:困难 |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出版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各地相继涌现出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单身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2)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请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哪些思想理论?(至少举2例)
|
33.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 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 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I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 3亿美元!980年时就达到了(2. 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 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 (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英)吉尔伯特《二十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 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 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欧洲已 有的欧共体发展为欧盟,并日益成为高度一体化的组织;美国由于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为了抗 衡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成,80年代后期以来,加快了同加拿大、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 谈判步伐,与1992年签署了《北美自由协定》。 材料三iPhone手机的生产原料和所有部件由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企业制造……然 后再运送至全球市场,便捷而快速的航空运输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而互联网的便捷和更先进 的实时通讯,使得苹果公司完全能够在加利福尼亚的大本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 Phone诸多的产业链中,美、日、韩分别凭设计和高端技术获得49. 9%、34%和13%的利润分 成,而组织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却不到4%。 ——摘自曾航《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哪些新变化?20世纪七十年代,资 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哪三个经济中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背景。为了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我 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加人了哪一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方面的哪些进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是什么? (4)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